寒食节俗的文化阐释
目录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寒食节俗的文化溯源 | 第13-32页 |
第一节 寒食节俗的由来 | 第13-22页 |
一、 从仪式到改火 | 第13-19页 |
二、 象征:季节的更替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寒食节的世俗化 | 第22-28页 |
一、 文化符号的社会化重构 | 第22-26页 |
二、 政权对民间节俗的调适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寒食节俗的文化兼容 | 第28-32页 |
一、 祭祖:信仰的精神内核 | 第28-29页 |
二、 娱乐活动:原始功能的实用化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寒食节俗的文学形态 | 第32-42页 |
第一节 “以俗为文”的寒食诗 | 第32-37页 |
一、 冷暖色调下的民众心理 | 第32-36页 |
二、 诗人个体人格文化体系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俗、文语境中寒食节俗的象征阐释 | 第37-42页 |
一、 节日价值的实现 | 第37-38页 |
二、 人精神意志的磨炼 | 第38-40页 |
三、 人的社会化完善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寒食节俗的文化变迁 | 第42-53页 |
第一节 寒食清明节 | 第42-45页 |
一、 清明节气 | 第43页 |
二、 寒食节和清明节相互融合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寒食节文化变迁的途径 | 第45-50页 |
一、 寒食节的内部文化变迁 | 第45-48页 |
二、 社会功能的失调 | 第48-50页 |
第三节 一个逝去的节日文化传统的启示 | 第50-53页 |
一、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 第50-51页 |
二、 传承、保护我国传统节日的对策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