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NEE 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草地碳平衡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地质地貌 | 第18页 |
·气候 | 第18-19页 |
·水文 | 第19页 |
·土壤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NEE、Re和 Rh的测定 | 第21页 |
·土壤和植被固碳现状的测定 | 第21-22页 |
·环境因子监测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研究区植被和气候状况 | 第26-29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群落组成与结构 | 第26页 |
·研究区气候状况 | 第26-29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固碳现状 | 第29-31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植被碳储量 | 第29-30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30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碳储量 | 第30-31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Re和 Rh的日变化特征 | 第31-39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 的昼夜动态 | 第31-35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Re的昼夜动态 | 第35-37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Rh的昼夜动态 | 第37-38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Pg的昼夜动态 | 第38-39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Re和 Rh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9-42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 的季节动态 | 第39-41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Re的季节动态 | 第41-42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Rh的季节动态 | 第42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Pg的季节动态 | 第42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 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42-48页 |
·NEE 昼夜动态的相关环境因子 | 第42-44页 |
·NEE 季节动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44-48页 |
·山东省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 NEE 年通量的估算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4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碳储量 | 第50-51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 NEE 的昼夜变化特征 | 第51-52页 |
·结缕草暖性草丛 NEE 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52页 |
·环境因子对 NEE 的影响 | 第52-53页 |
·NEE 年通量大小的比较 | 第53-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