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法家论文--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论文

韩非法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目录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9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8-19页
  一、 韩非思想的重要性第18页
  二、 韩非思想在中国哲学界的际遇第18页
  三、 韩非法思想的现实意义第18-19页
 第二节 韩非法思想研究的回顾第19-26页
  一、 从时间角度看韩非及其思想的研究成果第19-22页
  二、 从内容角度看韩非及其思想研究的成果第22-26页
 第三节 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一、 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第26-27页
  二、 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三、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28-29页
第二章 韩非法思想的载体——《韩非子》第29-45页
 第一节 《韩非子》的编定者及成书过程第29-31页
  一、 学界关于《韩非子》编定者的争论第29-31页
  二、 笔者关于《韩非子》编定者的主张第31页
 第二节 《韩非子》版本第31-34页
  一、 《韩非子》版本源流问题研究概况第31-32页
  二、 《韩非子》流传版本第32-34页
 第三节 《韩非子》篇目第34-45页
  一、 《韩非子》篇目真伪第34-37页
  二、 《韩非子》篇目的主要内容第37-44页
  三、 本研究所依据的版本和篇目第44-45页
第三章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背景第45-74页
 第一节 韩非学派的渊源及分类第45-48页
  一、 法家学派的由来第45页
  二、 法家之意的分歧第45-47页
  三、 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分类第47-48页
 第二节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时空第48-54页
  一、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时代第48-50页
  二、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空间第50-54页
 第三节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第54-74页
  一、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第55-61页
  二、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第61-68页
  三、 韩非法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第68-74页
第四章 韩非法思想的理论来源第74-101页
 第一节 韩非法思想与其以前法家的关系第74-87页
  一、 韩非法思想与管仲的关系第74-78页
  二、 韩非法思想与子产的关系第78-79页
  三、 韩非法思想与李悝的关系第79-80页
  四、 韩非法思想与吴起的关系第80-81页
  五、 韩非法思想与商鞅的关系第81-84页
  六、 韩非法思想与申不害的关系第84-85页
  七、 韩非法思想与慎到的关系第85-87页
 第二节 韩非法思想与道、儒、墨、名的关系第87-101页
  一、 韩非法思想与道家第87-91页
  二、 韩非法思想与儒家第91-95页
  三、 韩非法思想与墨家第95-98页
  四、 韩非的法思想与实用名学第98-101页
第五章 韩非法思想的范畴、命题及其定位第101-149页
 第一节 韩非法思想的基本范畴第101-121页
  一、 道、德、理第101-107页
  二、 法、术、势第107-121页
 第二节 韩非法思想的基本命题第121-140页
  一、 因道全法第122-124页
  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第124-128页
  三、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第128-129页
  四、 编著之图籍与赏罚必于民心第129-132页
  五、 陆行之有犀车良马,水行之有轻舟便楫第132-135页
  六、 立可为之赏与设可避之罚第135-137页
  七、 守法责成、奉法行事与遵法立功第137-140页
 第三节 韩非法思想的基本定位:以法为中心的整体结构第140-149页
  一、 学界对于韩非法思想核心的认识第140-142页
  二、 笔者的主张——完整体系下的法中心说第142-145页
  三、 韩非以法治国思想的实质第145-149页
第六章 韩非法思想的历史影响与当代意义第149-178页
 第一节 韩非法思想的历史影响第149-166页
  一、 韩非法思想对秦的影响第149-159页
  二、 韩非法思想对秦之后中国古代社会和主要政治家、思想家的影响第159-166页
 第二节 韩非法思想的当代意义第166-178页
  一、 韩非法思想应用的背景第167-172页
  二、 韩非法思想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的应用第172-178页
第七章 结语第178-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9页
致谢第189-190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友兰冯契理想人格学说比较研究
下一篇:气本与理本—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