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钻孔灌注桩水平约束刚度及承载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桩基础的发展历史 | 第10页 |
·桩基础的应用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我国超长钻孔桩应用简介 | 第11-12页 |
·超长钻孔灌注桩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超长钻孔灌注桩应用之不足 | 第12页 |
·超长钻孔群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群桩水平约束刚度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16-27页 |
·水平约束刚度计算 | 第16-20页 |
·基于m法的桩基水平约束刚度计算 | 第16-19页 |
·基于振动频率的动力分析 | 第19页 |
·有限元法 | 第19-20页 |
·水平荷载下群桩的计算 | 第20-27页 |
·群桩效率法 | 第20-21页 |
·弹性理论法 | 第21-23页 |
·P-Y曲线折减法 | 第23-24页 |
·地基系数折减法 | 第24-27页 |
3 桩土相互作用基本原理 | 第27-39页 |
·概述 | 第27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27-30页 |
·连续体的离散化 | 第28页 |
·选择位移模式 | 第28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28-30页 |
·总体刚度矩阵 | 第30页 |
·边界条件 | 第30页 |
·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30-31页 |
·八结点六面体等参单元 | 第31页 |
·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31页 |
·桩基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5页 |
·桩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32页 |
·土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32-35页 |
·接触的基本问题 | 第35-38页 |
·接触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接触算法 | 第36-37页 |
·收敛问题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超长钻孔灌注桩基础水平约束刚度 | 第39-53页 |
·概述 | 第39页 |
·水平约束刚度定义 | 第39-40页 |
·基础水平约束刚度 | 第39-40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0-46页 |
·基本原理与假定 | 第40页 |
·模型计算宽度的确定 | 第40-43页 |
·初始参数的设定 | 第43页 |
·边界条件 | 第43页 |
·桩土接触单元 | 第43-44页 |
·初始应力 | 第44-45页 |
·加载方式及加载过程 | 第45-46页 |
·桩基p-y曲线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不同参数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47-51页 |
·分析方案 | 第47-48页 |
·桩径D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入土深度h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49页 |
·土的弹性模量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桩数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桩距对基础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超长钻孔灌注桩水平承载性能 | 第53-63页 |
·概述 | 第53-54页 |
·超长钻孔灌注单桩水平约束刚度及承载性能 | 第54-56页 |
·单桩水平约束刚度 | 第54页 |
·不同桩径的超长单桩水平位移 | 第54-55页 |
·不同入土深度的超长单桩水平位移 | 第55-56页 |
·超长钻孔灌注群桩基础群桩效应 | 第56-62页 |
·桩径变化对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桩的入土深度对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57-59页 |
·桩数对群桩基础刚度及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桩距变化对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6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69页 |
三、参加的主要设计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