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兼职之规定及评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国内理论界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评述 | 第14-17页 |
一、国内劳动法学者对于“大学生洋快餐打工”事件的评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理论界对大学生兼职法律关系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大学生兼职之规定及评述 | 第17-20页 |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大学生兼职之规定 | 第17页 |
二、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大学生兼职不受劳动法调整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兼职大学生劳动关系之法理论证 | 第20-33页 |
第一节 “劳动者”概念 | 第20-21页 |
一、社会学上的劳动者 | 第20页 |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域外立法对“劳动者”之规定及认定标准 | 第21-25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地区)之立法规定 | 第21-23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之立法规定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域外立法对于“劳动者”概念界定之总结 | 第25-30页 |
一、以界定劳动者(雇员)来界定雇主 | 第26页 |
二、劳动者(雇员)的内涵的界定:从属性 | 第26-27页 |
三、劳动者外延界定 | 第27-30页 |
第四节 域外“劳动者”理论对大学生兼职法律关系论证 | 第30-33页 |
一、域外“劳动者”理论对劳动关系的判定 | 第30-31页 |
二、兼职的高校学生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 第31-32页 |
三、域外对兼职大学生权益保障之评述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兼职大学生确认“劳动者”资格之困境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律之适用困境 | 第33-35页 |
一、成文法制度要求尊重现行法律法规 | 第33页 |
二、我国劳动法立法以促进劳动就业为主 | 第33-34页 |
三、国家不鼓励在校大学生兼职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刚性用工体制使得大学生兼职劳动保护缺位 | 第35-39页 |
一、“高标准”模式下的劳动法配套规定适用困境 | 第36-37页 |
二、刚性用工制度下的法律适用困境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兼职之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 | 第39-44页 |
第一节 由教育部为主出台方案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 第39-40页 |
一、兼职协议的签订 | 第39页 |
二、关于工时的规定 | 第39页 |
三、关于薪酬支付 | 第39-40页 |
四、关于社会保险 | 第40页 |
第二节 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 | 第40-42页 |
一、高校应尽量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 | 第40-41页 |
二、高校学生工作加强管理 | 第41页 |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 第41页 |
四、加强高校的维权力量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用人单位在使用大学生兼职中的责任 | 第42-43页 |
一、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 第42页 |
二、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工会及社会其他成员在大学生兼职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一、工会的作用 | 第43页 |
二、社会其他成员的作用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