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化学传感器论文

非聚集金纳米棒比色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8页
   ·引言第12页
   ·金纳米棒的研究进展第12-28页
     ·金纳米棒的特性第12-1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第12-14页
       ·荧光特性第14页
       ·散射特性第14-15页
       ·局域场增强效应第15-16页
       ·光热效应第16页
     ·金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第16-17页
       ·晶种生长法第16页
       ·电化学法第16-17页
       ·模板法第17页
       ·光化学法第17页
       ·表征第17页
     ·应用第17-27页
       ·药物传输和控制释放第18-19页
       ·细胞成像和光热治疗第19-21页
       ·设计比色传感器第21-27页
     ·结论和展望第27-28页
   ·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第28页
   ·本论文的构思第28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8页
第2章 催化 Fe~(3+)氧化蚀刻金纳米棒非聚集比色传感器测定 I~-第38-52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部分第39-40页
     ·仪器与试剂第39页
     ·AuNRs 的合成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传感机理第40-42页
     ·测定 I~-的最佳条件第42-44页
       ·试剂的用量与浓度第42-43页
       ·体系的 pH第43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43-44页
       ·体系的稳定性第44页
     ·线性范围、工作曲线、检出限第44-46页
     ·干扰实验第46-47页
     ·样品分析第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第3章 基于催化溶解氧刻蚀金纳米棒比色测定 Cu~(2+)第52-66页
   ·引言第52页
   ·实验部分第52-53页
     ·仪器与试剂第52-53页
     ·AuNRs 的合成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传感机理第53-56页
     ·测定 Cu~(2+)的最佳条件第56-58页
       ·试剂的浓度与用量第56-57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57-58页
       ·体系的稳定性第58页
     ·分析方法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58-59页
     ·干扰实验第59页
     ·样品分析第59页
   ·结束语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第4章 基于抑制 Vc 还原 Hg~(2+)的高灵敏非聚集金纳米棒比色传感器测定半胱氨酸第66-84页
   ·引言第66-67页
   ·实验部分第67-68页
     ·仪器与试剂第67页
     ·AuNRs 的合成第67页
     ·样品预处理第67-68页
     ·实验方法第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8页
     ·传感机理第68-70页
     ·测定 Cys 的最佳条件第70-74页
       ·试剂的浓度与用量第71-72页
       ·溶液酸度第72-73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73-74页
       ·体系的稳定性第74页
     ·线性范围、工作曲线、检出限第74-76页
     ·干扰实验第76-77页
     ·样品分析第77-78页
   ·结束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结论第84-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纳米簇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境与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FPGA的Buck型DC-DC变换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