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不同选育群体形态学及生长性能的比较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前言 | 第13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多元分析 | 第13-16页 |
·形态性状与体重关系 | 第14-15页 |
·相关分析 | 第14-15页 |
·通径分析 | 第15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15页 |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数量遗传学参数估计 | 第16-18页 |
·遗传力 | 第17-18页 |
·遗传相关 | 第18页 |
·重复力 | 第18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8-20页 |
3 展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鲤不同选育群体生长比较 | 第22-42页 |
1 前言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标记 | 第23页 |
·数据测量 | 第23-26页 |
·数据校正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生长参数计算 | 第24-25页 |
·杂种优势计算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40页 |
·三代四个群体体重比较 | 第26-27页 |
·三代四个群体生长指数和肥满度比较 | 第27-28页 |
·三代四个群体杂种优势比较 | 第28-30页 |
·三代四个群体体型比较 | 第30-40页 |
·三代四个群体变异系数比较 | 第30-31页 |
·体重与体长、体高和体宽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体重和体长关系分析 | 第32-35页 |
·三代四个群体体长比较 | 第32-33页 |
·体重和体长关系拟合方程 | 第33-35页 |
·体重和体高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三代四个群体体高比较 | 第35-36页 |
·体重和体高关系拟合方程 | 第36-37页 |
·体重和体宽关系分析 | 第37-40页 |
·三代四个群体体宽比较 | 第37-38页 |
·体重和体宽关系拟合方程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三个世代四个群体生长差异分析 | 第40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40-41页 |
·体重和各性状的回归方程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鲤不同选育群体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 | 第42-52页 |
1 前言 | 第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3 结果 | 第43-50页 |
·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三个性状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 第44-47页 |
·三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析 | 第47-48页 |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影响体重主要性状的确定 | 第50-51页 |
·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鲤不同选育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 第52-64页 |
1 前言 | 第5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 | 第52页 |
·可数性状分析 | 第52-53页 |
·可量性状框架参数分析 | 第53-54页 |
·聚类分析 | 第53-54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4页 |
·判别分析 | 第54页 |
3 结果 | 第54-61页 |
·四个群体可数性状比较 | 第54-55页 |
·聚类分析 | 第55-56页 |
·判别分析 | 第56-5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7-61页 |
4 讨论 | 第61-64页 |
·四个群体可数性状的差异 | 第61-62页 |
·四个群体形态差异的多元分析 | 第62页 |
·四个群体形态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