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关于城市化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失地农民及其就业安置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政府责任的研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及主要观点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1页 |
·城市化 | 第16-17页 |
·失地农民 | 第17-18页 |
·政府责任 | 第18-20页 |
·就业服务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21-22页 |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2-24页 |
·公共就业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政府责任理论 | 第25-28页 |
第3章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状况与就业安置现状 | 第28-38页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状况 | 第28-31页 |
·农民失地的表现 | 第28-29页 |
·农民失地的特点 | 第29-31页 |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状况 | 第31-32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特点 | 第32-33页 |
·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困难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3-38页 |
第4章 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的责任定位及履责状况 | 第38-46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政府应履行的职责 | 第38-41页 |
·制定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相应计划和保障制度 | 第39页 |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 第39-40页 |
·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实施自管、监管 | 第40页 |
·动员和组织各社会群体协助失地农民就业安置 | 第40-41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政府责任弱化或缺失的表现 | 第41-42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形式单一 | 第41页 |
·就业安置政策执行不力 | 第41-42页 |
·监管部门及监管制度缺失 | 第42页 |
·相关组织工作未落到实处 | 第42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政府责任弱化或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 第42-43页 |
·制度原因——失地农民就业安置补偿的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合理 | 第43页 |
·政府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缺乏有效监管 | 第43-44页 |
·政府能力和责任的有限性 | 第44页 |
·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民的提升重视不够 | 第44-46页 |
第5章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强化政府责任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 | 第46-47页 |
·完善就业安置补偿制度,用法律手段保护失地农民就业权益 | 第47-48页 |
·完善土地征收制度 | 第47-48页 |
·完善宅基地置换制度 | 第48页 |
·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48页 |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促进机制 | 第48-50页 |
·探索多种补偿形式,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机制 | 第48-49页 |
·对失地农民实行保护性就业 | 第49页 |
·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 | 第49页 |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 第49-50页 |
·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 第50页 |
·协调各方力量建立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扶持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 第50页 |
·提高社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分配能力 | 第50-51页 |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 第51页 |
·设立专门机构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