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方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1-14页 |
·病因病机 | 第11页 |
·中医治疗 | 第11-14页 |
2. 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4-16页 |
·病因病机 | 第14页 |
·西医治疗 | 第14-15页 |
·综合治疗 | 第15页 |
·物理治疗 | 第15-16页 |
3. 预防与护理 | 第16页 |
4. 导师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7-23页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7页 |
2. 一般资料 | 第17-19页 |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 第18页 |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剔除标准 | 第18-19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9页 |
·填写病例观察表 | 第19页 |
·仪器与药物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4. 疗效评价 | 第19-20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页 |
·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 | 第19-20页 |
·皮肤色斑改善率 | 第20页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0页 |
6. 结果 | 第20-23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20页 |
·临床疗效 | 第20-21页 |
·两组治疗前后色斑变化情况比较 | 第21-22页 |
·本研究运用VISIA皮肤分析仪评定的疗效标准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3-28页 |
1. 关于当归方 | 第23-25页 |
·立方依据 | 第23页 |
·方解分析 | 第23-24页 |
·当归方的独特之处 | 第24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5页 |
2. 关于VISIA皮肤分析仪 | 第25-26页 |
·工作原理 | 第25页 |
·具体功能 | 第25页 |
·VISIA中各项皮肤特征的临床意义 | 第25-26页 |
·检测结果的分析与临床意义 | 第26页 |
3. 结论 | 第26-27页 |
4. 研究中的不足 | 第27页 |
5. 展望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30-31页 |
附录 | 第31-35页 |
附录1 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 第31-34页 |
附录2 黄褐斑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表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