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宏观调控政策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本选题的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及其意义 | 第15-20页 |
|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 ·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 第15-16页 |
| ·实物平衡与价值平衡 | 第16-18页 |
|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当前宏观调控的意义 | 第18-20页 |
| 3 我国社会再生产状况与问题成因分析 | 第20-29页 |
| ·社会总产品实现的总体现状 | 第20-22页 |
| ·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日益丰富 | 第20页 |
| ·社会总产品实现的问题依然存在 | 第20-22页 |
|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的具体分析 | 第22-25页 |
| ·总量与结构失衡 | 第22-24页 |
| ·价值与实物比例失调 | 第24-25页 |
| ·社会再生产难以顺利进行的成因分析 | 第25-29页 |
| ·传统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企业设备更新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 | 第26-27页 |
| ·产业机构调整升级步子缓慢 | 第27-29页 |
| 4 针对供求平衡的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问题分析 | 第29-42页 |
|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 | 第29-30页 |
| ·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评价 | 第30-36页 |
|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第30-31页 |
| ·积极财政政策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加剧 | 第31-34页 |
| ·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不佳 | 第34-36页 |
| ·我国当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 ·受经济增长目标的限制, 政策缺乏一贯性和稳定性 | 第36-38页 |
| ·规划和地方政府政策失误,导致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 第38-39页 |
| ·宏观调控政策不利于拉动消费 | 第39-42页 |
| 5 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及其启示 | 第42-45页 |
| ·发达国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 | 第42-43页 |
|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应对产能过剩的政策 | 第42-43页 |
| ·日本政府直接干预的宏观调控政策 | 第43页 |
| ·发达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启示 | 第43-45页 |
| ·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和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 第43-44页 |
| ·治理产能过剩措施需要区别不同类型 | 第44页 |
|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消费增长 | 第44-45页 |
| 6 优化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 第45-53页 |
| ·将产能均衡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之一 | 第45-48页 |
|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 | 第45-46页 |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 第46-48页 |
| ·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 完善政策性生产支持体系 | 第48页 |
| ·优化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 第48-53页 |
| ·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促进社会产品供求平衡 | 第48-49页 |
|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 ·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 第50-51页 |
| ·其他措施 | 第51-53页 |
| 7 结束语 | 第53-54页 |
| ·本文结论 | 第53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