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骨干亲本繁6产量相关性状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关键位点遗传效应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骨干亲本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小麦骨干亲本优良特性及利用 | 第11-12页 |
·骨干亲本在小麦育种中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骨干亲本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数量性状QTL作图 | 第15-21页 |
·传统的QTL作图 | 第16页 |
·关联分析作图 | 第16-21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研究材料 | 第22-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分子标记 | 第24-25页 |
·关联分析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繁6及其衍生后代品种表型遗传特征分析 | 第26-29页 |
·繁6与同时期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 第26页 |
·繁6衍生品种重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 | 第26-29页 |
·繁6在衍生品种遗传的重要染色体位点 | 第29-38页 |
·所有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3页 |
·繁6位点在衍生品种中的遗传分析 | 第33-35页 |
·繁6特异位点在不同世代品种中的遗传分析 | 第35-38页 |
·繁6特异染色体位点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8-45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繁6及其衍生品种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40页 |
·染色体位点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0-45页 |
5 讨论 | 第45-48页 |
·关联作图 | 第45-46页 |
·优异位点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46-47页 |
·亲本对后代的遗传贡献 | 第47页 |
·骨干亲本的形成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