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沙漠微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富油藻种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富油藻种 | 第12-13页 |
| ·影响微藻油脂合成的因素 | 第13-14页 |
| ·微藻培养方式及无菌化研究 | 第14-18页 |
| ·微藻培养方式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微藻无菌化研究 | 第18页 |
| ·微藻油脂合成 | 第18-21页 |
| ·微藻油脂的类型和功能 | 第18-19页 |
| ·微藻油脂合成的途径 | 第19-20页 |
|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ase) | 第20-21页 |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 第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2 沙漠微藻的采集、分离和鉴定 | 第23-36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常用培养基配方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 ·土壤样品采集地点 | 第24页 |
| ·沙漠微藻的分离与纯化 | 第24-25页 |
| ·分离纯化微藻的分子鉴定 | 第25-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11 株沙漠微藻的形态学特征 | 第27-29页 |
| ·10 株沙漠绿藻 18S rDNA 分子鉴定 | 第29-32页 |
| ·沙漠绿藻的 5.8S rDNA-ITS 分子鉴定 | 第32-34页 |
| ·1 株沙漠蓝藻 16S rDNA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 3 沙漠微藻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36-39页 |
| ·仪器与药品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藻粉的制备 | 第36页 |
| ·总脂测定采用酸水解法 | 第36页 |
| ·脂肪酸提取 | 第36页 |
| ·脂肪酸甲酯的合成与测定 | 第36-37页 |
| ·气质联用测定条件 | 第37页 |
|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总脂含量 | 第37页 |
| ·脂肪酸组成 | 第37-39页 |
| 4 一株沙漠异养微藻的筛选及不同培养方式研究 | 第39-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测定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异养藻珠的筛选及异养能力的考察 | 第40-41页 |
| ·GTD8A1 无菌化处理 | 第41页 |
| ·不同生长方式的比较 | 第41-42页 |
| ·以 3 种培养方式获得的不同培养时期藻细胞成分的比较 | 第42-43页 |
| ·以 3 种培养方式获得的不同培养时期藻细胞脂肪酸甲酯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5 沙漠微藻混合藻种库 cDNA 文库构建和脂代谢相关基因克隆 | 第46-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主要耗材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混合藻种库 cDNA 文库构建 | 第46-47页 |
| ·pepc 和 accD 基因片段克隆 | 第47-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混合藻种库 cDNA 文库构建 | 第48-49页 |
| ·pepc 和 accD 基因片段克隆 | 第49-50页 |
| ·pepc 和 accD 部分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 第50-52页 |
| 6 讨论 | 第52-54页 |
| ·沙漠微藻的分离 | 第52页 |
| ·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结合对沙漠微藻种属鉴定 | 第52-53页 |
| ·沙漠微藻脂肪酸组分 | 第53页 |
| ·cDNA 文库的构建和 pepc 与 accD 的部分片段克隆 | 第53-54页 |
| 7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