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花卉类论文--兰科植物论文

几种国兰组织培养及春兰菌根真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8页
   ·国兰组织培养研究第10-12页
     ·培养基应用研究第11页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应用研究第11页
     ·活性炭作用研究第11-12页
   ·国兰组织解剖学研究第12页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研究第12-16页
     ·兰科植物菌根形态解剖学特征研究第13页
     ·兰科植物和菌根真菌之间的专一性研究第13-14页
     ·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促生作用研究第14-15页
     ·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营养关系研究第15页
     ·真菌诱导子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页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16-18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国兰组织培养第18-33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材料第18页
     ·方法第18-21页
       ·寒兰根状茎增殖分化培养第18-19页
       ·蕙兰根状茎增殖分化培养第19页
       ·春兰根状茎增殖培养第19页
       ·春兰根状茎分化培养第19-20页
       ·春兰根状茎增殖及芽分化过程的观察第20页
       ·春兰生根培养第20-21页
       ·春兰组培苗炼苗与移栽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31页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寒兰根状茎增殖与芽分化的影响第21-22页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蕙兰根状茎增殖与芽分化的影响第22-24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活性炭对春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第24-25页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春兰根状茎芽分化的影响第25-27页
     ·春兰根状茎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的发生过程第27-30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对春兰生根的影响第30-31页
     ·移栽驯化第31页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国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第31-3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国兰根状茎芽分化的影响第3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国兰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第32页
     ·活性炭在国兰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第32-33页
3 菌根真菌诱导子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第3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34页
     ·方法第34页
       ·真菌诱导子的制备第34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34页
       ·春兰组培苗驯化试验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真菌诱导子对春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第34-35页
     ·真菌诱导子对春兰根状茎芽分化的影响第35-37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组培苗驯化生长的影响第37-39页
   ·小结与讨论第39-40页
4 春兰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效应研究第40-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材料第40页
     ·方法第40-41页
       ·春兰组培苗的接种第40页
       ·指标测定第40-41页
       ·真菌重分离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1页
     ·菌根真菌与春兰组培苗的共生培养状况第41-45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组培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第45-48页
       ·单一菌株对春兰组培苗鲜重、株高、根数的影响第45-46页
       ·混合菌株对春兰鲜重增长率的影响第46-47页
       ·共生培养时间对春兰鲜重增长率的影响第47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不同品种平均鲜重增长率的影响第47-48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植株含水量的影响第48-49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0页
     ·菌根真菌对春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小结与讨论第51-54页
     ·单一菌种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混合菌种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第52页
     ·共生时间及接菌剂量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第52页
     ·菌根真菌对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2-53页
     ·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之间的专一性第53页
     ·菌根真菌与春兰品种共生效应第53-54页
5 春兰接菌苗菌根结构观察第54-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材料第54页
     ·方法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春兰菌根结构第55-56页
     ·菌根真菌入侵过程第56-57页
   ·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主要结论第59页
   ·展望第59-61页
附图第61-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薯块根质构特性的评价研究
下一篇:不同品种红掌的光合生理特性及耐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