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研究及干预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一 绪论 | 第7-21页 |
| 1. 前言 | 第7-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 ·艾滋病污名研究的概念解析 | 第8-10页 |
| ·艾滋病污名的主要理论 | 第10-12页 |
| ·艾滋病污名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艾滋病污名的原因及后果 | 第15-17页 |
| ·社会工作在艾滋病领域的研究 | 第17-18页 |
| ·艾滋病污名的干预 | 第18-21页 |
| 二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21页 |
| 2. 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 3.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 4. 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 | 第22-23页 |
| 三 大学生艾滋病污名调查和干预 | 第23-34页 |
| 1. 降低艾滋病污名的社会工作策略 | 第23-26页 |
| ·个案工作与个案管理策略 | 第23-24页 |
| ·小组工作与辅导策略 | 第24-25页 |
| ·社区宣传与教育策略 | 第25页 |
| ·社会研究与政策倡导策略 | 第25-26页 |
| 2. 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的干预策划 | 第26-29页 |
|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 ·小组工作计划 | 第27-29页 |
| 3. 对大学生艾滋病污名进行干预 | 第29-32页 |
| ·参与者的招募 | 第29-30页 |
| ·干预项目正式实施 | 第30-32页 |
| 4. 小组工作评估 | 第32-34页 |
| ·调查问卷 | 第32页 |
| ·BIAT内隐联想测验 | 第32-34页 |
| 四 研究结果及总结 | 第34-40页 |
| 1. 研究结果 | 第34-37页 |
| ·干预对外显及内隐污名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大学生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 | 第35-36页 |
| ·多种干预方式结合能降低艾滋病污名 | 第36-37页 |
| ·小组活动的形式能降低艾滋病污名 | 第37页 |
| ·采用问卷及BIAT前、后测的方式能评估干预效果 | 第37页 |
| 2. 研究总结 | 第37-40页 |
| ·研究不足 | 第38页 |
| ·展望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