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枸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前言 | 第12-34页 |
·天然产物的重要意义 | 第12-14页 |
·天然产物是新药的源泉 | 第12页 |
·中草药是新药的宝贵财富 | 第12-13页 |
·微生物是天然产物的新宠儿 | 第13-14页 |
·内生真菌 | 第14-17页 |
·内生真菌的重要意义 | 第14页 |
·内生真菌的定义 | 第14页 |
·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以及分布 | 第14-15页 |
·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 | 第15页 |
·耐盐内生真菌 | 第15-17页 |
·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 第17-29页 |
·醛类化合物 | 第17页 |
·生物碱及其他含氮类化合物 | 第17-22页 |
·醌类化合物 | 第22-26页 |
·甾体类化合物 | 第26-27页 |
·内酯类化合物 | 第27-28页 |
·肽类化合物 | 第28-29页 |
·黑果枸杞的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黑果枸杞植物概况 | 第29-30页 |
·黑果枸杞药用价值 | 第30页 |
·固体发酵 | 第30-3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2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4-41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植物 | 第34页 |
·常用试剂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页 |
·分离纯化培养基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常态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34-35页 |
·盐碱胁迫条件下耐盐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35页 |
·内生真菌的初步鉴定 | 第35页 |
·内生真菌的保存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形态学初步鉴定 | 第35-38页 |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分布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3 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筛选 | 第41-51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1页 |
·常用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抑菌试验培养基 | 第41-42页 |
·发酵培养基 | 第42页 |
·测试菌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42页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活菌抑菌活性 | 第43-45页 |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 | 第45-49页 |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活性菌株分布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4 黑果枸杞内生真菌 E21 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51-71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材料 | 第51页 |
·常用试剂 | 第51页 |
·仪器 | 第51页 |
·抑菌试验培养基 | 第51-52页 |
·发酵培养基 | 第52页 |
·测试菌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菌株 E21 ITS 序列分析 | 第52-53页 |
·菌株 E21 种子液制备 | 第53页 |
·菌株 E21 固体发酵 | 第53页 |
·菌株 E21 分离纯化 | 第53-55页 |
·菌株 E21 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55页 |
·菌株 E21 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71页 |
·菌株 E21 的 ITS 序列鉴定 | 第55-56页 |
·菌株 E21 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 第56-69页 |
·化合物抑菌活性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5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图 | 第7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