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0-18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刑事证人的含义 | 第10-13页 |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 | 第13-14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分析 | 第14-18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价值分析 | 第15-18页 |
第2章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 | 第18-27页 |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 | 第18-22页 |
·立法现状 | 第18-20页 |
·司法现状 | 第20-22页 |
·现阶段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7页 |
·立法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22页 |
·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较窄 | 第22-23页 |
·证人保护的期限不全面 | 第23-24页 |
·证人保护机关责任划分不明确 | 第24-25页 |
·证人保护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 | 第25-26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措施不健全 | 第26-27页 |
第3章 域外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考察 | 第27-37页 |
·域外主要国家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27-33页 |
·美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27-30页 |
·英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0-31页 |
·德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1-33页 |
·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3-35页 |
·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 第33-34页 |
·日本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4页 |
·南非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4页 |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34-35页 |
·域外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经验总结 | 第35-37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35-36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措施 | 第36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和客体 | 第36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机关 | 第36-37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37-45页 |
·立法模式的定位 | 第37-38页 |
·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和保护的范围 | 第38-39页 |
·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 | 第38页 |
·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范围 | 第38-39页 |
·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期限 | 第39页 |
·设立专门的刑事证人保护机关 | 第39-41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程序和措施的完善 | 第41-42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程序完善 | 第41页 |
·刑事证人保护的措施完善 | 第41-42页 |
·其他配套的完善措施 | 第42-45页 |
·培养证人保护意识 | 第42-43页 |
·提高司法人员业务素质 | 第43页 |
·发展证人服务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证人保护的国家补偿制度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