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过程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我国生物质能源概况 | 第10-11页 |
|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不足 | 第11-13页 |
| ·生物质气化技术 | 第11-12页 |
|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生物质与煤气化反应过程分析 | 第15-26页 |
| ·生物质气化反应过程分析 | 第15-18页 |
| ·煤的气化反应过程分析 | 第18-21页 |
| ·煤的热解 | 第18-19页 |
| ·焦炭的气化过程 | 第19-21页 |
| ·共气化反应过程分析 | 第21-25页 |
| ·鼓泡流化床内生物质与煤的共气化 | 第21-23页 |
|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反应过程机理分析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过程协同效应分析 | 第26-34页 |
|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反应流程简介 | 第26-28页 |
| ·共气化反应一般流程 | 第26-27页 |
| ·基本参数概念及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协同效应分析 | 第28-32页 |
| ·燃气热值的协同效应 | 第28-29页 |
| ·气化效率的协同效应 | 第29-30页 |
| ·碳转化率的协同效应 | 第30-32页 |
| ·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3页 |
| ·空气当量比对气化结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对燃气热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燃气组分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气化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碳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机理分析 | 第37页 |
| ·水蒸气/燃料质量比对气化结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对燃气热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燃气组分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对气化效率的影响 | 第39页 |
| ·对碳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生物质与煤混掺比例对气化结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对燃气热值的影响 | 第40页 |
| ·对燃气组分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对气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对碳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过程的仿真研究 | 第43-51页 |
| ·BP 神经网络概述 | 第43-4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神经网络模型的气化结果预测 | 第46-50页 |
| ·BP 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简介 | 第46-47页 |
| ·Matlab 仿真 | 第47-48页 |
| ·仿真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