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选题原因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第2章 大学精神 | 第9-15页 |
·精神的内涵 | 第9页 |
·大学精神的内涵 | 第9-10页 |
·大学精神的内容 | 第10-11页 |
·大学精神的特点 | 第11-13页 |
·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第11-12页 |
·民族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 第12页 |
·普遍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 第12-13页 |
·大学精神的功能 | 第13-15页 |
·教化和引导功能 | 第13页 |
·号召和凝聚功能 | 第13页 |
·规范和激励功能 | 第13-15页 |
第3章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5-20页 |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是传承和发扬大学精神,推动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 第16-17页 |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是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 第17-18页 |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是推动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18-20页 |
第4章 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构建的现状与挑战 | 第20-26页 |
·国外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构建的现状 | 第20-21页 |
·密西根大学 | 第20-21页 |
·哈佛大学 | 第21页 |
·国内大学精神培育机制构建的现状 | 第21-23页 |
·北京大学 | 第21-22页 |
·清华大学 | 第22-23页 |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23-24页 |
·制度建设不够全面、协调 | 第23页 |
·干部队伍的作用不够突出 | 第23页 |
·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 第23页 |
·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衰微 | 第23-24页 |
·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对大学精神缺乏敬畏感 | 第24页 |
·全球化问题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 第24页 |
·大学精神培育中各种力量的角色认知不清 | 第24-26页 |
第5章 构建大学精神培育机制的路径选择 | 第26-42页 |
·制度保障机制 | 第26-28页 |
·组织保障机制 | 第28-32页 |
·切实发挥以书记、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的作用,正确行使行政权力 | 第28-30页 |
·充分发挥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组织的作用,尊重学术权力 | 第30页 |
·充分发挥教职工生广泛参与的群众组织的作用,尊重民主权力 | 第30-32页 |
·师生素养提高机制 | 第32-35页 |
·提升教师水平,加强师德建设,培育良好师德、师风 | 第32-33页 |
·多策并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 第33-35页 |
·发挥老同志的示范和监督作用 | 第35页 |
·校园文化熏陶机制 | 第35-41页 |
·校风、校训、校歌的熏陶 | 第36-37页 |
·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 | 第37-38页 |
·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熏陶 | 第38-40页 |
·区域文化的熏陶 | 第40-41页 |
·教育与反馈机制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