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对“背叛”的规制及其限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背叛:从生活走向法律 | 第8-9页 |
二、 本文核心问题及框架 | 第9-11页 |
第一章 有关“背叛”之概述 | 第11-17页 |
一、 伦理学意义上的背叛 | 第11页 |
二、 社会学意义上的背叛 | 第11-15页 |
(一) 背叛之行动者 | 第12-13页 |
(二) 背叛之目的 | 第13-14页 |
(三) 背叛之处境 | 第14-15页 |
三、 法律意义上的“背叛”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私法规范中的“背叛” | 第17-28页 |
一、 私法规范中有关“背叛”之文本分析 | 第17-22页 |
(一) 直接规制“背叛”的规范 | 第17-20页 |
(二) 间接规制“背叛”的规范 | 第20-22页 |
二、 私法中的“背叛”的构成要件 | 第22-28页 |
(一) 存在私法上的忠实关系 | 第22-25页 |
(二) 行为人违反法律上的忠实义务 | 第25-26页 |
(三)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 第26-27页 |
(四) 给相对方利益造成损害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私法规制“背叛”的正当性 | 第28-40页 |
一、 私法规制“背叛”体现了对人类情感的尊重 | 第28-30页 |
二、 私法规制“背叛”提供安全的交往环境 | 第30-34页 |
(一) 私法规制“背叛”可塑造社会信任 | 第30-32页 |
(二) 私法规制“背叛”可增加交往的安全感 | 第32-33页 |
(三) 私法规制“背叛”能防止背叛行为的发生 | 第33-34页 |
三、 道德规范规制背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34-40页 |
(一) 现代社会道德规制背叛的条件被弱化 | 第35-36页 |
(二) 涉他性规范遵守的有条件性 | 第36-38页 |
(三) 道德规制背叛具有模糊性、软弱性的缺点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私法规制“背叛”的合理限度 | 第40-49页 |
一、 私法规制“背叛”的目的限度 | 第40-42页 |
二、 私法规制“背叛”的手段限度 | 第42-45页 |
三、 私法规制“背叛”的内容限度 | 第45-49页 |
(一) 纯粹情感关系中的背叛 | 第46-47页 |
(二) 损害程度较小的背叛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