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陈玉《楚辞笺注》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楚辞笺注》成书背景、成书体例及版本 | 第13-22页 |
(一)、《楚辞笺注》的成书背景 | 第13-18页 |
(二)、《楚辞笺注》的体例、成书时间及版本 | 第18-22页 |
1、注释及篇章体例 | 第18-21页 |
2、成书时间和版本情况 | 第21-22页 |
二、《楚辞笺注》笺注的特点 | 第22-42页 |
(一)、笺的简括性、哲理性、平易性 | 第22-28页 |
(二)、注的“赏析”与“评论” | 第28-32页 |
(三)、笺注内容的新颖性 | 第32-42页 |
1、字词章句:字眼评点,独树一帜 | 第32-34页 |
2、名物解释:一反旧注,见解新颖 | 第34-42页 |
三、《楚辞笺注》的学术思想及其方法 | 第42-54页 |
(一)、《楚辞笺注》的学术思想 | 第42-50页 |
1、重“正名”文章意旨观 | 第42-43页 |
2、本“性情”文学认识观 | 第43-46页 |
3、好“感悟”义理评点观 | 第46-48页 |
4、能“怀疑”思辨学术观 | 第48-50页 |
(二)、《楚辞笺注》的笺注方法 | 第50-54页 |
1、“以骚解骚”内证法 | 第51页 |
2、“借文用典”外证法 | 第51-52页 |
3、“紧扣字眼”评点法 | 第52页 |
4、“类章释体”分论法 | 第52-54页 |
四、《楚辞笺注》的评价、地位及其不足 | 第54-67页 |
(一)、《楚辞笺注》的评价 | 第54-57页 |
(二)、《楚辞笺注》的地位及定位 | 第57-64页 |
(三)、《楚辞笺注》的不足处 | 第64-67页 |
五、结论 | 第67-71页 |
六、附录 | 第71-72页 |
七、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八、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