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诗对宋玉的接受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的动机与目的第10-11页
 二、宋玉接受研究综述第11-16页
第一章 先唐诗歌的宋玉接受第16-31页
 第一节 先唐诗歌对宋玉“悲秋”主题的接受第16-25页
  一、生命萎约之悲第16-20页
  二、仕途失意之悲第20-25页
 第二节 先唐诗歌对宋玉“艳情”主题的接受第25-29页
  一、“艳情”主题接受兴盛于六朝第25-27页
  二、《巫山高》曲辞在六朝的演变第27-29页
 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唐诗对宋玉“悲秋”主题的接受第31-48页
 第一节 初唐诗少年式的悲秋第31-35页
  一、失意中的憧憬第31-34页
  二、孤独中的不甘第34-35页
 第二节 盛唐诗青年式的悲秋第35-38页
  一、感伤中的积极第35-36页
  二、挫折中的刚健第36-38页
 第三节 中唐诗中年式的悲秋第38-43页
  一、摇落中的失意第38-40页
  二、贬谪中的凄凉第40-41页
  三、闲适中的忧命第41-43页
 第四节 晚唐诗老年式的悲秋第43-48页
  一、封闭中的哀叹第43-44页
  二、无助中的愁怨第44-46页
  三、绝望中的国恨第46-48页
第三章 唐诗对宋玉作品典故的接受第48-58页
 第一节 元白对“巫山云雨”升华第48-51页
  一、元稹对“巫山云”的神化第48-49页
  二、百居易对“朝云”的幻化第49-51页
 第二节 李商隐对“高唐神女”的雅化第51-54页
  一、对“高唐神女”的引用第51-52页
  二、对“高唐神女”的化用第52-54页
 第三节 唐诗对“阳春白雪”的接受第54-58页
  一、酬赠唱和的介质第54-55页
  二、怀才不遇的指代第55-58页
第四章 唐诗对宋玉其人的接受演变第58-68页
 第一节 盛唐诗中曲高和寡的落魄文人第58-64页
  一、宋玉立身本高洁第59-61页
  二、风流儒雅亦吾师第61-64页
 第二节 晚唐诗中貌美多情的风流才子第64-68页
  一、莫道风流无宋玉第64-65页
  二、料得也应怜宋玉第65-66页
  三、莫是生前宋玉身第66-68页
第五章 唐诗宋玉接受的特征第68-82页
 第一节 唐诗对宋玉接受的普泛性第68-71页
  一、宋玉作品的广泛流传第68页
  二、时空接受的从未中断第68-71页
 第二节 唐诗对宋玉接受的地域性第71-80页
  一、感情认同:荆楚本地诗人对宋玉的接受第71-77页
  二、咏古借鉴:流寓荆楚诗人对宋玉的接受第77-80页
 第三节 唐代诗人钟情宋玉的原因第80-82页
  一、注重抒情的文学风尚第80页
  二、讲究辞采的审美追求第80页
  三、怀才不遇的相似遭遇第80-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7-88页
后记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唐动物赋研究
下一篇:李陈玉《楚辞笺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