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的哲学基础论文

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导言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概述第15-22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二节 研究视角与具体思路第17-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预期成果第19-22页
第一章 熊十力思想的历史哲学向度与研究回顾第22-36页
 第一节 熊十力思想研究的整体进展第22-28页
 第二节 熊十力思想的历史哲学向度第28-32页
 第三节 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回顾第32-36页
第二章 熊十力哲学探究的社会历史旨向第36-53页
 第一节 童蒙和游学期的思想熏陶第36-42页
 第二节 辛亥革命以后弃政从学的思想转变第42-47页
 第三节 孤往穷体之路的历史关怀第47-53页
第三章 本心显发的历史本质观第53-73页
 第一节 宇宙"本体"的哲学诠释第53-59页
 第二节 "由隐至显"的本体形态第59-65页
 第三节 历史:"本心"显发的澄明之境第65-73页
第四章 翕辟成变的历史动力观第73-97页
 第一节 翕、辟范畴的要义发微第73-80页
 第二节 翕辟成变的内容与机制第80-89页
 第三节 历史领域的动力阐释第89-97页
第五章 生命创化的历史进化观第97-121页
 第一节 东方形态的创造进化论第97-104页
 第二节 进化的机制与形式第104-111页
 第三节 进化的阶段与型态第111-121页
第六章 士民并重的历史主体观第121-139页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第121-128页
 第二节 崇圣与重民的双向视野第128-133页
 第三节 道德决定论之上的内在统一第133-139页
第七章 内圣外王的历史理想观第139-161页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的内涵诠释第139-145页
 第二节 内圣外王的思想方向第145-153页
 第三节 理论意义与问题检讨第153-161页
第八章 以德统知的历史认识观第161-180页
 第一节 历史认识可能性的本体论阐释第161-167页
 第二节 以德统知的历史认识方法第167-173页
 第三节 历史学的知识论探讨第173-180页
结语 熊十力历史哲学的性质、渊源与历史地位第180-205页
 第一节 熊十力历史哲学的理论性质第180-187页
 第二节 熊十力历史哲学的思想渊源第187-195页
 第三节 熊十力历史哲学的历史地位第195-205页
附录 熊十力生年考辨第205-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7页
致谢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史料笔记研究--以记载晚清史料的笔记为主
下一篇: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