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

贝尔纳主义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传播为视角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绪论第13-2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3-1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8-2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9页
  (一)、国外研究第23-25页
  (二)、国内研究第25-29页
第一章 贝尔纳主义概论第29-8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动态第29-3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29-30页
  二、学术动态第30-37页
 第二节 什么是贝尔纳学派和贝尔纳主义第37-47页
  一、贝尔纳学派第37-42页
  二、贝尔纳主义第42-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三节 贝尔纳学派的源起第47-62页
  一、学者的观点探析第47-50页
  二、贝尔纳学派的源起探析第50-62页
  小结第62页
 第四节 贝尔纳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第62-82页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现状第63-68页
  二、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认识第68-71页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探析第71-74页
  四、贝尔纳主义中的科学技术思想解读第74-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二章 贝尔纳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第82-12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动态第82-8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2-84页
  二、学术动态第84-87页
 第二节 贝尔纳与马克思主义第87-97页
  一、贝尔纳的马克思主义情结第88-92页
  二、贝尔纳的马克思主义遗产第92-97页
  小结第97页
 第三节 马、恩与贝尔纳的科学思想比较分析第97-107页
  一、继承第97-103页
  二、发展第103-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四节 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探析第107-121页
  一、贝尔纳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第108-109页
  二、贝尔纳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第109-112页
  三、贝尔纳谈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第112-115页
  四、贝尔纳对科学的展望第115-117页
  五、贝尔纳对两类科学及科学家的认识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三章 霍尔丹与唯物辩证法第121-16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动态第121-12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123页
  二、学术动态第123-126页
 第二节 霍尔丹与马克思主义第126-139页
  一、霍尔丹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路向第127-131页
  二、霍尔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轨迹第131-135页
  三、霍尔丹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第135-139页
  小结第139页
 第三节 霍尔丹与生物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第139-152页
  一、霍尔丹哲学思维的演化第140-146页
  二、霍尔丹进化论思想的演化第146-152页
  小结第152页
 第四节 霍尔丹与李森科事件第152-166页
  一、李森科事件的发迹第153-156页
  二、李森科事件——伪科学第156-159页
  三、霍尔丹对李森科事件的回应第159-164页
  小结第164-166页
第四章 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第166-215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动态第166-17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66-168页
  二、学术动态第168-171页
 第二节 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第171-185页
  一、李约瑟在学者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形象第171-175页
  二、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机遇第175-180页
  三、李约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第180-184页
  小结第184-185页
 第三节 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视角看李约瑟难题第185-200页
  一、命题形成过程的相似性第186-189页
  二、命题解答的相似性第189-194页
  三、研究目的的相似性第194-199页
  小结第199-200页
 第四节 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看李约瑟难题第200-215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与文化的分析第201-206页
  二、李约瑟难题的文化视角第206-210页
  三、李约瑟对难题的解答方式第210-213页
  小结第213-215页
结语:贝尔纳主义的价值第215-225页
 一、思想——学科第215-219页
 二、理论——实践第219-221页
 三、科学——人文第221-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33-234页
后记第234-235页

论文共2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思想研究
下一篇:庄子之道的诗化言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