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梅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表型性状QTLs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引言第14-40页
   ·梅花研究进展第14-16页
     ·梅花起源的研究第14-15页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育种中的研究第15-16页
   ·李属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6页
     ·李属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6-20页
     ·李属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第20-24页
     ·李属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24-26页
   ·DNA分子标记第26-32页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第26-30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第30-32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2-35页
     ·作图群体建立第32-33页
     ·遗传图谱的标记选择第33-34页
     ·遗传图谱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4-35页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第35-36页
     ·单标记分析法第35页
     ·区间作图法第35-36页
     ·复合区间作图法第36页
   ·本研究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第36-40页
2.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分布特征第40-58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梅花以及其它已测序物种基因组中SSR位点挖掘第40-41页
     ·梅花基因组中含有SSR位点编码序列的基因功能注释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3页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特征第41-44页
     ·梅花基因组中含有SSR位点序列的基因功能注释第44-45页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及其不同区域中SSR位点的比较分析第45-53页
   ·结论与讨论第53-58页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的分布特征第53-54页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中SSR位点的比较分析第54-56页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中不同区域SSR位点的比较分析第56-58页
3.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构建第58-84页
   ·材料与方法第58-65页
     ·作图群体的建立第58-61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61-62页
     ·DNA检测与保存第62页
     ·SSR引物设计第62页
     ·SSR引物筛选第62-63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第63-64页
     ·荧光SSR反应体系第64页
     ·SSR标记分离检测第64-65页
     ·数据采集第65页
     ·遗传连锁分析和框架图谱构建第65页
     ·锚定组装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第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9页
     ·遗传作图群体的获得第65-67页
     ·遗传作图群体的选择第67-69页
     ·DNA检测第69页
     ·SSR引物筛选结果和多态性分析第69-70页
     ·F_1代作图群体SSR标记分离检测第70-76页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第76-78页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第78-79页
   ·结论与讨论第79-84页
     ·梅花杂交育种第79-80页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构建第80页
     ·染色体遗传重组的变异第80-81页
     ·偏分离标记分析第81-82页
     ·锚定基因组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第82-84页
4.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李属参考图谱共线性分析第84-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84-90页
     ·作图群体的建立第84页
     ·DNA提取第84-85页
     ·RAD文库的构建与测序第85-89页
     ·作图群体中SNP标记的挖掘第89页
     ·SNP标记分离检测第89页
     ·遗传连锁分析和图谱构建第89-90页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谱间的共线性分析第90页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第90页
   ·结果与分析第90-104页
     ·RAD标签的测序与SNP标记多态性分析第90-98页
     ·作图群体SNP标记多态性分析和分离检测第98页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第98-102页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第102-103页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间共线性分析第103-104页
   ·结论与讨论第104-108页
     ·利用RAD策略开发SNP标记第104-105页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第105-106页
     ·锚定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第106页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谱间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106-108页
5. 梅花F_1代杂种表型性状QTLs分析第108-13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109页
     ·作图群体第108页
     ·标记检测与表型检测第108-109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09页
     ·QTLs分析第109页
   ·结果与分析第109-129页
     ·F_1作图群体6个表型性状的统计和描述第109-111页
     ·复合区间作图第111-129页
   ·结论与讨论第129-132页
     ·F_1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第129页
     ·表型性状的QTLs分析第129-132页
6. 结论第132-136页
   ·研究结论第132-134页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34-136页
7. 创新点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4页
附录第154-180页
个人简介第180-182页
导师简介第182-184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184-186页
致谢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期林火科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下一篇:伤害诱导的白木香防御反应与沉香形成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