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及其围岩移动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0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7页 |
| 1 绪论 | 第17-2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开采沉陷学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 2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优化研究 | 第27-51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分析 | 第27-35页 |
| ·急倾斜煤层壁式充填法 | 第27-31页 |
| ·急倾斜煤层掩护支架充填采煤法 | 第31-33页 |
| ·急倾斜注浆充填采煤法 | 第33-34页 |
| ·充填开采方法应用效果比较 | 第34-35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优化研究 | 第35-41页 |
| ·斜坡柔性掩护支架充填采煤法 | 第35-38页 |
| ·充填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页 |
| ·充填工艺优化研究 | 第38-41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采煤法适用性评价 | 第41-48页 |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41页 |
| ·影响因素集确定 | 第41-43页 |
| ·确定评判集 | 第43页 |
| ·确定因素权重 | 第43-48页 |
| ·充填采煤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 3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围岩移动机理模拟研究 | 第51-79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围岩移动理论研究 | 第51-55页 |
| ·围岩移动及结构特征 | 第51-53页 |
| ·采区巷道变形特征 | 第53-55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围岩移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55-72页 |
| ·离散元法概述 | 第55-56页 |
| ·充填采场围岩移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第56-64页 |
| ·采区巷道围岩移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64-72页 |
| ·急倾斜充填围岩移动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 第72-77页 |
|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目的 | 第72页 |
| ·相似模拟方案 | 第72-7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4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围岩移动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 第79-97页 |
|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围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 第79-87页 |
| ·围岩移动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0页 |
| ·煤层倾角对围岩移动影响分析 | 第80-82页 |
| ·煤层开采厚度对围岩移动影响分析 | 第82-83页 |
| ·煤层埋深对围岩移动的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 ·充填率对围岩移动的影响分析 | 第84-86页 |
| ·充填体强度对围岩移动的影响分析 | 第86-87页 |
| ·急倾斜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 第87-94页 |
| ·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数值模拟研究 | 第88-92页 |
| ·多因素影响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研究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 5 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设计与工程实施 | 第97-113页 |
| ·矿井概况 | 第97-98页 |
| ·地理位置 | 第97页 |
| ·煤层赋存情况 | 第97页 |
| ·地质构造 | 第97-98页 |
| ·充填开采方案设计 | 第98-106页 |
| ·概述 | 第98-99页 |
| ·充填开采方法选择 | 第99-102页 |
| ·充填开采工作面布置 | 第102-103页 |
|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 第103页 |
| ·充填工艺研究 | 第103-105页 |
| ·主要生产系统设计 | 第105-106页 |
| ·应用效果及现场观测 | 第106-111页 |
| ·矸石充填效果分析 | 第106-107页 |
| ·矿压及巷道变形观测 | 第107-110页 |
|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110-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 ·结论 | 第113-115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5页 |
|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