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64页 |
| ·引言 | 第18-19页 |
| ·螺旋聚合物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 ·螺旋聚合物的分类 | 第21-30页 |
| ·聚异氰化物 | 第22-23页 |
| ·聚甲基丙烯酸酯 | 第23-24页 |
| ·聚胍 | 第24-25页 |
| ·聚异氰酸酯 | 第25-26页 |
| ·聚硅烷 | 第26页 |
| ·聚烯烃类螺旋聚合物 | 第26-27页 |
| ·聚乙炔 | 第27-30页 |
| ·螺旋聚合物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不对称催化 | 第31-45页 |
| ·不对称催化剂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 ·酶催化剂 | 第33-35页 |
| ·有机金属催化剂 | 第35-36页 |
|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 第36-43页 |
| ·大分子催化剂 | 第43-45页 |
| ·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 | 第45-46页 |
| ·结晶法拆分手性氨基酸 | 第46-48页 |
| (1) 自身结晶诱导法 | 第47页 |
| (2) 非对映体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 | 第47页 |
| (3) 优先结晶法 | 第47页 |
| (4) 逆向结晶法 | 第47-48页 |
|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4页 |
| 第二章 含有 L-proline 侧基炔丙酰胺螺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 Aldol 反应研究 | 第64-84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5-70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65-66页 |
| ·含有L-proline侧基炔丙酰胺单体(单体1)的合成 | 第66-68页 |
| ·单体1的均聚及其与手性炔丙酰胺单体(单体13)的共聚 | 第68-69页 |
| ·螺旋聚合物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实验 | 第69-70页 |
| ·产物表征 | 第7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 ·炔丙基脯氨酰胺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 | 第70-72页 |
| ·炔丙基脯氨酰胺聚合物的表征 | 第72-74页 |
| ·炔丙基脯氨酰胺聚合物均相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 | 第74-76页 |
| ·炔丙基脯氨酰胺聚合物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的反应机理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第三章 配位-沉淀聚合法制备光学活性取代乙炔聚合物微球及其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 | 第84-104页 |
| ·引言 | 第84-85页 |
|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85-86页 |
| ·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 第86-87页 |
| ·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非均相催化Aldol反应 | 第87页 |
| ·产物表征 | 第87-8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6页 |
| ·小结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第四章 配位-沉淀聚合法制备光学活性取代乙炔聚合物微球及其异构选择性结晶应用 | 第104-132页 |
| ·引言 | 第104-10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5-108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105-106页 |
| ·PSA手性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 ·PSA手性微球诱导丙氨 酸立构选择性结晶 | 第107页 |
| ·产物表征方法 | 第107-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24页 |
| ·手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过程 | 第108-109页 |
| ·溶剂体系对聚合物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 第110-114页 |
| ·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的成球机理 | 第114-118页 |
| ·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手性诱导丙氨酸立构选择性结晶 | 第118-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2-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6-137页 |
| 导师简介 | 第137-138页 |
| 附件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