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数据字典及元数据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数据集成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数据共享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地质灾害数据集成标记语言研究 | 第29-45页 |
·数据集成标记语言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地质灾害数据集成标记语言概述 | 第30-32页 |
·GDIML 标记语言详述 | 第32-45页 |
·数据格式 | 第32-33页 |
·数据类型 | 第33-34页 |
·数据转换策略 | 第34-35页 |
·数据源/目标数据定义 | 第35-36页 |
·属性定义 | 第36页 |
·附件文件 | 第36页 |
·对象定义 | 第36-37页 |
·对象关系 | 第37页 |
·降水数据集成 | 第37-40页 |
·数据源监测 | 第40-42页 |
·雷达及气象产品属性定义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安全数据字典研究 | 第45-71页 |
·数据字典的概念及其核心价值 | 第45-46页 |
·数据字典的安全性与安全数据字典 | 第46-48页 |
·安全数据字典概念 | 第46-47页 |
·数据字典的安全强度 | 第47-48页 |
·数据字组织形式 | 第48-53页 |
·安全数据字典的实现原理及算法 | 第53-71页 |
·B 级安全数据字典原理 | 第53-59页 |
·C 级安全数据字典原理及算法 | 第59-62页 |
·D 级安全数据字典原理及算法 | 第62-69页 |
·各类方法综合评述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多源地质灾害数据集成模型及算法研究 | 第71-99页 |
·多源地质灾害数据集成相关数学模型 | 第71-75页 |
·数据源与目标数据的映射模型 | 第71-72页 |
·数值天气预报数据集成模型 | 第72-73页 |
·实况降水因子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数值天气预报因子计算数学模型 | 第74-75页 |
·非空间数据集成 | 第75-79页 |
·基于安全数据字典的数据集成框架 | 第75-76页 |
·数据集成流程 | 第76-77页 |
·关键算法 | 第77-79页 |
·数据导入算法 | 第77-78页 |
·目标数据表自动建立算法 | 第78-79页 |
·空间数据集成 | 第79-82页 |
·空间数据集成方式及比较 | 第79-80页 |
·基于 GML 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 | 第80-82页 |
·气象数据集成 | 第82-90页 |
·实况降水集成 | 第83-85页 |
·气象雷达数据集成 | 第85-88页 |
·数值天气预报降水集成 | 第88-90页 |
·现场监测数据集成 | 第90-92页 |
·现场监测数据类型及编码 | 第90页 |
·标准化数据存储结构设计 | 第90-92页 |
·集成方法 | 第92页 |
·典型地质灾害因子提取算法 | 第92-99页 |
·实况降水因子提取 | 第92-93页 |
·数值天气预报降水因子提取 | 第93-95页 |
·气象雷达降水因子提取 | 第95页 |
·流域及其特征值提取 | 第95-99页 |
·流域识别 | 第95-97页 |
·主沟识别 | 第97页 |
·流域地形特征参数提取 | 第97-99页 |
第五章 地质灾害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 第99-120页 |
·数据库视图(View)及其局限性 | 第99-100页 |
·基于代理的用户数据视图原理及功能研究 | 第100-102页 |
·用户数据视图概念和原理 | 第100-101页 |
·基于代理的用户数据视图功能 | 第101-102页 |
·基于代理的用户数据视图关键技术研究 | 第102-106页 |
·用户数据视图表达 | 第102-103页 |
·数据获取 | 第103-104页 |
·数据更新 | 第104-105页 |
·虚拟磁盘技术 | 第105-106页 |
·基于代理的用户数据视图设计 | 第106-120页 |
·基于代理的用户数据视图总体设计 | 第106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106-115页 |
·代理服务器模块设计 | 第115-118页 |
·客户端接口模块设计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地质灾害数据集成系统设计 | 第120-142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20-124页 |
·功能需求 | 第120-122页 |
·性能需求 | 第122页 |
·可靠性需求 | 第122页 |
·出错处理需求 | 第122-123页 |
·IO 接口需求 | 第123-124页 |
·运行环境需求 | 第124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24-126页 |
·数据流程图 | 第124-125页 |
·系统软件层次 | 第125-126页 |
·系统开发工具及环境 | 第126-128页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26-127页 |
·开发环境 | 第127-128页 |
·系统模块及其功能 | 第128-131页 |
·模块分类 | 第128页 |
·调度及更新监测 | 第128页 |
·数据字典处理 | 第128页 |
·数据转换 | 第128-129页 |
·气象数据集成 | 第129页 |
·地质灾害因子提取 | 第129-130页 |
·错误处理 | 第130页 |
·数据存储与访问 | 第130页 |
·数据连接与通信 | 第130页 |
·人机交互及管理 | 第130-131页 |
·其它 | 第131页 |
·重要模块设计 | 第131-137页 |
·Webservice 接口系统 | 第131-132页 |
·系统调度模块 | 第132-133页 |
·数据源监测模块 | 第133-134页 |
·TCP/IP 通信模块 | 第134页 |
·日志管理 | 第134-136页 |
·短消息管理 | 第136-137页 |
·附件文件集成 | 第137页 |
·系统实现 | 第137-142页 |
·系统主模块 | 第138页 |
·目标数据仓库基本信息管理 | 第138-139页 |
·数据源基本信息管理 | 第139-140页 |
·数据表映射管理 | 第140页 |
·字段映射管理 | 第140-141页 |
·用户数据视图之文件视图管理 | 第141-14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