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4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38页 |
·存在问题 | 第38页 |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39-41页 |
第2章 山阳-柞水地区构造岩浆活动的时空格架 | 第41-59页 |
·燕山期(141.5~150.2Ma)花岗(斑)岩及其时空分布 | 第41-44页 |
·印支期(227~199Ma)花岗岩基及其时空分布 | 第44-45页 |
·新元古代(864.4~680Ma)岩块及其时空分布 | 第45-48页 |
·凤镇-山阳带构造变形特征 | 第48-59页 |
第3章 岩体地质特征、岩相学及矿物学 | 第59-83页 |
·岩体地质特征与岩相学 | 第61-73页 |
·矿物学特征 | 第73-77页 |
·小结 | 第77-83页 |
第4章 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 | 第83-123页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同位素年代学 | 第84-92页 |
·岩石地球化学 | 第92-95页 |
·Lu-Hf同位素组成 | 第95-100页 |
附表 | 第100-123页 |
第5章 山阳-柞水地区中生代岩体成因及其成矿构造环境 | 第123-153页 |
·燕山期花岗(斑)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 第123-129页 |
·燕山期花岗(斑)岩体岩浆源区 | 第129-142页 |
·燕山期花岗(斑)岩体成岩构造背景 | 第142-146页 |
·斑岩型Cu(Mo)矿床的成矿环境 | 第146-153页 |
结论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81页 |
致谢 | 第181-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