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

火成岩系统广义定量化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27页
第一章 导论第27-36页
   ·选题依据第27-29页
   ·研究背景第29-33页
     ·岩架系统和火成岩成因模型的主流认识第29-30页
     ·复杂岩架系统和火成岩复杂晶体群第30-33页
   ·研究内容第33-34页
   ·论文工作量第34页
   ·主要创新性成果和认识第34-36页
第二章 狭义定量化结构分析简介第36-62页
   ·引言第36-37页
   ·定量表达岩石结构特征的数理基础第37-42页
     ·晶体粒度分布理论第37-39页
     ·晶体空间展布形式第39-40页
     ·其它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方法第40-42页
   ·火成岩结构定量化参数的获取方法第42-46页
     ·二维立体转化法第42-44页
     ·连续剖面法第44页
     ·X射线层析技术第44-45页
     ·其它不太常用的三维分析方法第45-46页
   ·数据的封闭性与有效性第46-48页
   ·定量化结构特征与岩架固结过程间的联系第48-56页
     ·岩架固结的动力学过程第48-52页
     ·定量化结构参数的解释与意义第52-55页
     ·定量化结构分析与化学分析结合第55-56页
   ·二维立体转化法的实验设备及操作第56-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花岗质岩石结构对代表性样品的约束第62-78页
   ·引言第62页
   ·方法第62-65页
     ·理想的花岗岩成分与计算依据第62-63页
     ·模拟计算方法第63-65页
   ·分析结果第65-66页
   ·讨论第66-68页
   ·麻棚岩体实例第68-71页
   ·房山岩体实例第71-77页
     ·房山岩体代表性样品的确定第71-72页
     ·代表性样品与非代表性样品地球化学数据对比第72-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岩石结构与辉钼矿中Re含量的分布规律第78-91页
   ·引言第78-79页
   ·数据分类与统计方法第79-80页
   ·统计结果第80-88页
     ·辉钼矿中Re含量的总体特征第80-81页
     ·长英质脉体第81-83页
     ·砍卡岩第83-84页
     ·花岗岩第84-86页
     ·碳酸岩第86页
     ·与不同矿物共生时辉钼矿的Re含量第86-88页
   ·讨论第88-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玄武岩源区岩性的识别:问题和对策第91-152页
   ·引言第91-92页
   ·数据的选取和理解第92-95页
   ·辉石岩和橄榄岩的结构特征与化学特征的定量关系第95-97页
   ·辉石岩和橄榄岩恪体的区别标志及其不确定性第97-109页
     ·Si0_2 和 FeO 含量第98-100页
     ·AI_2O_3 和 MgO 含量第100-101页
     ·CaO 和 MgO 含量第101-103页
     ·Ni 和 MgO 含量第103-107页
     ·Fe/Mn和Zn/Fe等过渡族元素比值第107-109页
     ·Ti0_2 含量第109页
   ·C-OIB在常规图解和相图中无法与橄榄岩恪体区分第109-112页
     ·C-OIB在常规图解中可解释为橄榄岩部分恪融体第109-111页
     ·橄榄岩恪体可以解释C-OIB的相平衡关系第111-112页
   ·玄武岩源区岩性的有效识别参数FC3MS值第112-127页
     ·主量元素比值组合参数的提出和意义第112-113页
     ·FC3MS值能够识别大部分辉石岩形成的玄武岩第113-127页
   ·橄榄岩恪体无法合理解释C-OIB高FC3MS值第127-132页
   ·C-OIB的相平衡约束第132-134页
   ·为什么FC3MS值是目前识别玄武岩源区岩性最有效的参数第134-137页
   ·C-OIB的辉石岩模型第137-139页
     ·正常地幔温度石植辉石岩可以形成C-OIB第137页
     ·C-OIB源区辉石岩的来源及意义第137-139页
   ·简单(哈克)图解和相图分析的潜在问题第139-150页
     ·数据假设与说明第139-140页
     ·第一种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0-141页
     ·第二种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1-142页
     ·第三种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2-143页
     ·第四种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3-144页
     ·第五种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4-145页
     ·大量数据的解释及潜在问题第145-147页
     ·文献中类似问题的实例第147-150页
   ·小结第150-152页
第六章 天和永幔源低镁原生岩架的识别第152-226页
   ·引言第152页
   ·地质背景和样品采集第152-154页
   ·岩相学特征第154-158页
   ·分析方法第158-162页
     ·电子探针第158页
     ·定量化结构第158-161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第161页
     ·全岩 Sr-Nd-Pb 同位素第161页
     ·Ar-Ar 年龄第161-162页
   ·结果第162-210页
     ·Ar-Ar 年龄第162-165页
     ·矿物学特征第165-197页
     ·晶体粒度分布第197-202页
     ·全岩主微量特征第202-208页
     ·全岩同位素特征第208-210页
   ·讨论第210-224页
     ·幔源捕掳晶的确定第210-212页
     ·捕掳晶的成因矿物学意义第212-216页
     ·天和永玄武岩原始岩架成分第216-219页
     ·天和永玄武岩的时间尺度第219-222页
     ·幔源低镁原生岩架与源区岩性第222-224页
   ·小结第224-226页
第七章 尚古寺花岗岩系统的成岩成矿过程第226-334页
   ·引言第226-227页
   ·地质背景第227-229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227页
     ·花岗质岩架活动与钼矿时空特征第227-229页
   ·尚古寺斑岩钼矿地质特征第229-235页
     ·岩体基本特征第229-233页
     ·围岩变质变形特征第233页
     ·矿化特征第233-235页
   ·样品采集第235-236页
   ·岩相学特征第236-238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238-246页
     ·电子探针第238页
     ·定量化结构第238-242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第242-243页
     ·全岩 Sr-Nd-Pb 同位素第243页
     ·全岩H-0同位素分析第243页
     ·辉钼矿Re-Os同位素第243-244页
     ·浩石U-Pb年代学第244-245页
     ·浩石Lu-Hf同位素第245-246页
     ·黑云母Ar-Ar年代学第246页
     ·阴极发光观察第246页
   ·结果第246-307页
     ·矿物化学特征第246-250页
     ·定量化结构特征第250-262页
     ·各种造岩矿物的阴极发光特征第262-266页
     ·地球化学特征第266-274页
     ·年代学特征第274-302页
     ·全岩Sr-Nd-Pb-H-O同位素特征第302-307页
   ·讨论第307-332页
     ·晶体的成核生长过程第307-308页
     ·侵位条件第308-309页
     ·尚古寺花岗岩成岩成矿年龄第309-310页
     ·岩架浩石还是流体浩石?第310页
     ·花岗质伟晶岩的形成第310-312页
     ·A型花岗岩与可能的源区第312-318页
     ·REE四分组效应和流体-恪体相互作用第318-322页
     ·结构多样性和化学分异间的定量联系第322-327页
     ·同位素特征代表源岩,泥合恪体还是流体?第327-329页
     ·流体影响过冷度与尚古寺花岗斑岩侵位固结过程第329-331页
     ·尚古寺花岗岩成岩成矿模型第331-332页
   ·小结第332-334页
第八章 结论与结语第334-336页
 结论第334-335页
 结语第335-336页
论文补充材料第336-395页
 第五章 补充材料第336-366页
 第六章 补充材料第366-380页
 第七章 补充材料第380-395页
参考文献第395-475页
致谢第475-479页
附录第479-483页

论文共4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性地面沉降InSAR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三水盆地陆内裂谷火山活动特征与南海早期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