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1 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基础理论剖析 | 第10-25页 |
·保险代理人的含义及其行为特征 | 第10-12页 |
·保险代理人的含义 | 第10-11页 |
·保险代理人的行为特征 | 第11-12页 |
·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及义务 | 第12-14页 |
·保险代理人的权利 | 第13页 |
·保险代理人的义务 | 第13-14页 |
·保险代理人与其他保险市场中介的比较 | 第14-20页 |
·保险代理人的种类 | 第15-16页 |
·保险经纪人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16-17页 |
·保险公估人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17-18页 |
·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比较 | 第18-20页 |
·保险代理人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 第20-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经济学涵义 | 第20-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 第21-22页 |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在保险代理领域的运用 | 第22-23页 |
·保险代理人制度在保险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 第23-25页 |
·适应保险市场发展 | 第23页 |
·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23-24页 |
·提高保险人服务水平 | 第24页 |
·顺应金融一体化趋势 | 第24-25页 |
2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状评析 | 第25-31页 |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外商垄断时期的保险代理人制度 | 第25页 |
·民族保险发展时期的保险代理人制度 | 第25-26页 |
·1949—1992 年之间的保险代理人制度 | 第26-27页 |
·1992 年之后的保险代理人制度 | 第27页 |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现状评析 | 第27-31页 |
·个人保险代理人成为保险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 | 第27-29页 |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29页 |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总体上发展落后 | 第29-31页 |
3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31-43页 |
·保险代理人模式发展不平衡 | 第31-33页 |
·保险代理从业者地位尴尬 | 第33-34页 |
·保险代理人展业过程中的行为缺陷导致其社会认可度低 | 第34-41页 |
·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偏低 | 第35-36页 |
·保险代理人诚信缺失严重 | 第36-39页 |
·保险代理人流失率过高 | 第39-41页 |
·保险代理人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1-43页 |
4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效率评估 | 第43-47页 |
·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评估方法及计算过程 | 第44-4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 提高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运作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47-58页 |
·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建立独立的保险代理人监管机构 | 第48-49页 |
·建立保险代理人诚信系统,完善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 | 第49-50页 |
·健全保险代理人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 第50-53页 |
·转变规模报酬递减的保险代理模式 | 第53页 |
·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3-58页 |
·完善保险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3-56页 |
·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改变招聘机制 | 第56-57页 |
·扩展保险营销渠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