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次 | 第10-13页 | 
| 1 引言 | 第13-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 2 海洋经济时代下新兴造船业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造船业 | 第15-16页 | 
| ·充满机遇的新兴造船业 | 第15-16页 | 
| ·充满挑战的新兴造船业 | 第16页 | 
| ·台州新兴造船业发展轨迹 | 第16-19页 | 
| ·台州造船业发展历史轨迹 | 第17页 | 
| ·台州新兴造船业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 第17-19页 | 
| 3 海洋经济时代下台州新兴造船业主体的特点 | 第19-29页 | 
| ·与船舶建造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19-20页 | 
| ·挂靠 | 第19页 | 
| ·船台、船坞 | 第19-20页 | 
| ·各个领域存在的挂靠现象 | 第20-23页 | 
| ·建筑行业存在的挂靠经营 | 第20页 | 
| ·药品行业存在的挂靠经营 | 第20-21页 | 
| ·机动车营运行业存在的挂靠经营 | 第21页 | 
| ·船舶航运行业存在的挂靠经营 | 第21-22页 |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然人挂靠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 第22-23页 | 
| ·造船挂靠的总体特征 | 第23-24页 | 
| ·台州造船业的突出特点 | 第24-26页 | 
| ·主体特色 | 第24-25页 | 
| ·内容特色 | 第25-26页 | 
| ·挂靠关系表现形式 | 第26-29页 | 
| ·船台租赁(包括租赁加工车间等造船场地) | 第26-27页 | 
| ·承建船台 | 第27页 | 
| ·合作造船 | 第27-29页 | 
| 4 新兴造船业主体各方的法律问题 | 第29-37页 | 
| ·台州挂靠造船产生的原因 | 第29-32页 | 
| ·现实层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 ·法律层面的原因 | 第30-32页 | 
| ·台州挂靠造船容易引发质量危机的原因 | 第32页 | 
| ·客观原因 | 第32页 | 
| ·主观原因 | 第32页 | 
| ·造船主体的权利纠纷和法律关系 | 第32-37页 | 
| ·内部关系 | 第33页 | 
| ·外部关系 | 第33-37页 | 
| 5 新兴造船业主体面临的国际新形势 | 第37-45页 | 
| ·低碳时代呼唤绿色船舶 | 第37-39页 | 
| ·低碳浪潮冲击船舶制造业 | 第37页 | 
| ·造船业面临节能减碳 | 第37-38页 | 
| ·催生“EEDI”和“绿色船舶” | 第38-39页 | 
| ·围绕船舶碳关税展开的激烈论战 | 第39-41页 | 
| ·以欧盟、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要求“平等适用” | 第39-40页 | 
| ·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第40-41页 | 
| ·船舶碳关税符合WTO原则和当前人类发展需要 | 第41-43页 | 
| ·船舶碳关税符合WTO原则 | 第41-42页 | 
| ·船舶碳关税符合当前人类发展需要 | 第42-43页 | 
| ·我国对船舶碳关税应持的原则 | 第43-45页 | 
| ·利用好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国内高耗能产业的转型 | 第43-44页 | 
| ·反对个别国家的单边行动,力求在WTO多边体制下充分磋商 | 第44-45页 | 
| 6 海洋经济时代下我国造船业主体的应对对策 | 第45-50页 | 
| ·政府部门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应对对策 | 第45-47页 | 
| ·制定《造船法》及配套法规 | 第45-46页 | 
| ·船舶行业管理部门和船检部门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 第46页 | 
| ·加大对船舶建造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 ·船企及船东的应对对策 | 第47-50页 | 
| ·自觉学习造船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第47页 | 
| ·紧跟IMO发展动态,稳步推进船舶碳关税和绿色船舶 | 第47-48页 | 
| ·积极推行清洁发展机制,形成造船自有关键技术 | 第48-50页 | 
| 7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