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导论 | 第13-31页 |
| 一、选题的意义:中国问题意识 | 第13-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 (一) 法学方法论的辨析 | 第21-23页 |
| (二) 中国行政法学方法论 | 第23-25页 |
| (三) 研究方法:兼论研究路径和目的 | 第25-31页 |
| 第一章 公法视野中的自治 | 第31-71页 |
| 第一节 自治的起源和概念 | 第32-44页 |
| 一、自治的起源——从希腊城邦到罗马共和 | 第32-34页 |
| 二、自治的发展——北美大陆的乡镇自治 | 第34-40页 |
| 三、自治的概念——公法视野中的自治 | 第40-44页 |
| (一) 公法视野中的自治概念 | 第40-43页 |
| (二) 自治类型:地方自治与社会自治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自治的公法价值 | 第44-71页 |
| 一、国家行政:科层式官僚制的困境 | 第46-55页 |
| (一)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 | 第47-49页 |
| (二) 科层式官僚制的弊端 | 第49-51页 |
| (三) 中国式官僚制的困境 | 第51-55页 |
| 二、现代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多中心主义 | 第55-65页 |
| (一) 政府是不是唯一的承担者? | 第55-57页 |
| (二)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主义——自治作为基础 | 第57-65页 |
| 三、结论:自治的公法价值 | 第65-71页 |
| 第二章 自治之于中国——社会转型矛盾分析 | 第71-123页 |
|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政治转型 | 第72-83页 |
| 一、政治转型: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 | 第72-74页 |
| 二、中国政治转型的困境:民族主义在中国 | 第74-79页 |
| (一) 国家主义为主导的民族主义的单向发展 | 第74-77页 |
| (二) 人民主权——寻求政治合法性 | 第77-79页 |
| 三、结论——政治转型中的自治 | 第79-83页 |
| 第二节 政府内部矛盾分析:中央和地方关系 | 第83-101页 |
| 一、公法视野内的范本选择——城市拆迁矛盾 | 第84-88页 |
| 二、中央和地方矛盾分析——自治必要性 | 第88-99页 |
| (一) 矛盾表现——中央调控失灵 | 第88-89页 |
| (二) 矛盾分析——权限划分和权力制约 | 第89-99页 |
| 三、结论——自治基础上的权力分配 | 第99-101页 |
| 第三节 政府外部社会矛盾分析:碎片化的社会 | 第101-123页 |
| 一、公法范本选择——群体性事件 | 第101-104页 |
| 二、碎片化的社会:利益实现和表达机制的缺位 | 第104-120页 |
| (一) 碎片化社会: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 | 第104-111页 |
| (二) 整合和调和的可能性:社会自治 | 第111-120页 |
| 三、结论——自治作为新的整合力量 | 第120-123页 |
| 第三章 美国地方自治实践 | 第123-157页 |
| 第一节 美国地方政府组织 | 第124-130页 |
| 第二节 美国地方自治的宪法解读 | 第130-136页 |
| 第三节 美国地方自治的实现 | 第136-154页 |
| 一、独立的组织权力:一般市与宪章市 | 第137-140页 |
| (一) 一般市 | 第137-139页 |
| (二) 宪章市 | 第139-140页 |
| 二、独立的事权:立法与司法的共同结论 | 第140-145页 |
| 三、独立的财权:钱袋子的权力 | 第145-151页 |
| (一) 地方政府所享有的自治财政权 | 第145-150页 |
| (二) 地方财产自治权的限制 | 第150-151页 |
| 四、地方自治权的本质——公民参与 | 第151-154页 |
| 第四节 总结 | 第154-157页 |
| 第四章 美国社会自治实践 | 第157-184页 |
| 第一节 社会自治的理论探讨 | 第157-165页 |
| 一、社会自治的界定与分类——从与地方自治的关系谈起 | 第157-162页 |
| (一) 谁是主导——政府还是社会? | 第157-160页 |
| (二) 社会自治的分类——自利性社会自治与公益性社会自治 | 第160-162页 |
| 二、社会自治存在的必要性 | 第162-165页 |
| 第二节 美国社会自治的法律权利基础 | 第165-172页 |
| 一、自治的前提——财产权 | 第166-167页 |
| 二、自治的组织权利——结社的自由 | 第167-169页 |
| 三、自治的实体权利——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 | 第169-172页 |
| 第三节 美国社会自治的实践——兼论社会自治的条件 | 第172-184页 |
| 一、自治范本——Yolo 郡食品银行自治调研 | 第172-177页 |
| (一) Yolo 郡食品银行概况 | 第172-175页 |
| (二) 自治的实现——财政和人力的来源 | 第175-177页 |
| 二、美国社会自治的经验——政府态度与资源获取 | 第177-184页 |
| (一) 经验关注——中国社会自治发展的困境 | 第177-179页 |
| (二) 社会自治组织与政府——伙伴还是敌人? | 第179-181页 |
| (三) 社会自治组织生存的社会条件——社会网络与经营理念 | 第181-184页 |
| 第五章 自治在中国——理念的澄清和政府角色 | 第184-204页 |
| 一、自治与分权——西方与东方的对话 | 第185-193页 |
| (一) 权利还是授权? | 第187-190页 |
| (二) 离心力还是凝聚力? | 第190-193页 |
| 二、自治培育中的政府角色——兼论美国自治实践的经验 | 第193-201页 |
| (一) 自治建立基础——社会信任 | 第193-196页 |
| (二) 自治的培育——兼论政府角色 | 第196-201页 |
| 三、结语 | 第201-2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4-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