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制备与稳定性考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阿莫西林的概述 | 第9-12页 |
·阿莫西林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 | 第10页 |
·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第10-11页 |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和耐药性 | 第11-12页 |
·克拉维酸钾概述 | 第12-14页 |
·克拉维酸钾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克拉维酸的抑酶机制 | 第13页 |
·克拉维酸的抑酶种类 | 第13-14页 |
·克拉维酸钾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第14页 |
·克拉维酸钾的临床应用 | 第14页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体内外抗菌研究 | 第14-15页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常用的掩味技术 | 第16-19页 |
·添加矫味剂 | 第17-18页 |
·竞争苦昧受体或阻断苦味信号传递到大脑 | 第18页 |
·避免苦味药直接接触味蕾 | 第18-19页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应用前景 | 第19-21页 |
·干混悬剂的特点 | 第19-20页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第2章 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工艺 | 第21-40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处方前研究 | 第22-28页 |
·引湿性试验 | 第22-23页 |
·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3-28页 |
·处方设计及筛选 | 第28-38页 |
·处方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内吸湿剂和助流剂 | 第29-32页 |
·助悬剂的筛选 | 第32-35页 |
·处方优化 | 第35-36页 |
·矫味剂 | 第36-37页 |
·填充剂 | 第37页 |
·确定处方 | 第37-38页 |
·制备工艺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制备工艺评价 | 第38页 |
·处方评价 | 第38-40页 |
第3章 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质量研究 | 第40-72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1-67页 |
·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 | 第41-58页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8-67页 |
·性状 | 第67页 |
·鉴别 | 第67页 |
·检查 | 第67-72页 |
·水分 | 第67页 |
·溶出度 | 第67-68页 |
·装量差异 | 第68页 |
·沉降体积比 | 第68页 |
·干燥失重 | 第68页 |
·供试品混悬液的流变学性能 | 第68-69页 |
·供试品混悬液的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 | 第69-72页 |
第4章 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72-77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72-73页 |
·仪器 | 第72页 |
·材料 | 第72-73页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73-75页 |
·高湿对稳定性影响 | 第73页 |
·光照对稳定性影响 | 第73页 |
·高温对稳定性影响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75-76页 |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实验总结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