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几种植被覆盖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前言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2页
   ·水土流失概述第12页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第12-17页
     ·降雨因素第12-14页
     ·土壤因素第14-15页
     ·地形因素第15-16页
     ·植被因素第16-17页
   ·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第17-22页
     ·植被林冠层水土保持机理第17-18页
     ·林下灌木草本层水土保持机理第18-19页
     ·森林植被枯落物层水土保持机理第19-21页
     ·森林植被根系土壤层水土保持机理第21-22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4 试验区概况与实验方案第23-26页
   ·试验区概况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试验方案第23-26页
     ·径流小区设立及植被状况第23-24页
     ·样品采集第24-25页
     ·室内分析测试第25-26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26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6-47页
   ·各模式水土流失情况第26-28页
     ·降雨量分布第27页
     ·各植被水土流失情况第27-28页
   ·各模式径流养分流失情况第28-32页
     ·径流可溶性氮流失量第29页
     ·地表径流可溶性磷流失量第29页
     ·地表径流钾流失量第29-30页
     ·地表径流可溶性硫流失量第30页
     ·地表径流可溶性碳流失第30-31页
     ·大气养分湿沉降量与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第31-32页
   ·各模式泥沙养分流失情况第32-34页
     ·各模式中氮素流失情况第32-33页
     ·各模式磷素流失情况第33页
     ·钾素流失情况第33-34页
     ·各模式有机质流失情况第34页
   ·各模式土壤物理性质第34-39页
     ·土壤容重第34-35页
     ·土壤孔隙度第35-36页
     ·土壤水分状况第36-37页
     ·土壤入渗状况第37-39页
   ·不同模式土壤养分状况第39-47页
     ·土壤有机质第39-40页
     ·土壤全氮第40页
     ·土壤全磷第40-41页
     ·土壤全钾第41页
     ·土壤水解氮第41-42页
     ·土壤有效磷第42页
     ·土壤速效钾第42-43页
     ·土壤有效硫第43页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第43-44页
     ·土壤pH第44-45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C)、氮(N)第45-47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7-50页
   ·结论第47-48页
   ·讨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MSR-E的干旱指数构建--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下一篇:柏木低产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