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论文--旱灾论文

基于AMSR-E的干旱指数构建--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传统干旱指数第12-13页
     ·降水距平百分率第12页
     ·标准化降水指数第12-13页
   ·基于遥感信息构建干旱指数第13-17页
     ·可见光、近红外以及热红外的监测法第14-15页
       ·基于植被的干旱指数第14页
       ·基于温度的干旱指数第14-15页
       ·基于植被和温度相结合的干旱指数第15页
     ·微波遥感监测法第15-17页
       ·主动微波遥感监测法第16页
       ·被动微波遥感监测法第16-17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17页
3 研究方案第17-23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9-20页
       ·自然状况第19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9-20页
       ·数据及来源第20页
     ·AMSR-E数据介绍第20-21页
     ·AMSR-E数据的合成第21-2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3-76页
   ·干旱指数的构建与验证第23-30页
     ·干旱指数的构建第23-27页
     ·基于AMSR-E构建的干旱指数验证第27-29页
     ·小结第29-30页
     ·优选干旱指数时空相关性分析第30-66页
     ·优选干旱指数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第30-62页
       ·优选干旱指数与日降水量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第31-49页
       ·优选干旱指数与SPI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第49-62页
     ·优选干旱指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第62-65页
     ·小结第65-66页
   ·AMSR-E土壤水分产品时空相关性分析第66-75页
     ·AMSR-E土壤水分产品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第66-74页
     ·AMSR-E土壤水分产品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第74页
     ·小结第74-75页
   ·优选干旱指数与AMSR-E土壤水分产品在时空上的比较第75-7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凉山州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华西雨屏区退耕地几种植被覆盖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