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法律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第20-25页
   ·农机购置补贴的定义和目的第20页
   ·农机购置补贴的内涵第20页
   ·现行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第20-25页
     ·补贴资金安排原则第20-21页
     ·补贴资金安排计划第21页
     ·补贴产品种类、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第21-22页
     ·操作程序第22-23页
     ·补贴产品经销商的确定第23页
     ·工作要求第23-25页
第三章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37页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存在政策性风险第25页
   ·政策体系不完善、不配套第25-34页
     ·约束少,制度宽,监管难度大第25-30页
       ·缺乏对农机部门的有效约束第25-26页
       ·缺乏对农机生产(供应)企业的有效约束第26-30页
       ·缺乏对购机者的有效约束第30页
       ·没有发挥财政部门作用,财政监督名有实空第30页
     ·农机部门补贴工作经费没有明确保障第30-32页
     ·补贴产品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第32-34页
       ·产品补贴多,系统扶持少第32页
       ·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低;重生产力,轻生产关系第32-33页
       ·补贴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盲目购机第33-34页
       ·农机手文化素质偏低、培训跟不上第34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作业成本较高第34页
   ·农机系统自身建设发展和上下左右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制约问题第34-36页
     ·停留在单一的农机部门行为上,没有上升为政府和社会行为第34页
     ·农机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地位尴尬,处境艰险第34-35页
     ·县(含区和县级市)局自主权太小第35页
     ·基层农机化管理水平落后,不适应补贴政策的需要第35-36页
     ·农机部门内部存在协调问题第36页
     ·农机部门存在本位主义思想第36页
     ·各行政区域(县级以上)缺乏协调机制第36页
   ·农村金融融资渠道不畅,高性能农机难以推广第36页
   ·影响公平竞争第36-37页
第四章 主要对策措施第37-47页
   ·稳定补贴政策,加快政策的法律化进程第37页
   ·完善补贴政策体系,配套相关政策措施第37-44页
     ·制定新规,强化监管第37-43页
       ·加强对农机部门的约束第38页
       ·加强对厂商的约束第38-42页
       ·加强对购机者的管理第42页
       ·补贴资金集中拨付,监管责任分级负担第42-43页
     ·明确规定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第43页
     ·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对于不同的农机使用者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第43-44页
       ·由分散补贴向集中补贴拓展第43页
       ·由以产品为载体补贴向以项目为载体补贴拓展第43-44页
       ·由重生产力层面向重生产关系层面拓展第44页
   ·加强农机系统自身建设发展,建立上下左右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制约机制第44-45页
     ·主动联系,加强协调第44页
     ·切实增强农机部门管理手段第44页
     ·扩大县局自主权第44页
     ·加强基层农机部门建设第44-45页
     ·农机部门内部要发挥好协调和合作功能第45页
     ·农机部门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第45页
     ·建立邻近行政区域协调机制第45页
   ·建立和完善补贴政策的财政金融机制第45-46页
     ·制定农机购置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第46页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改进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第46页
   ·取消补贴目录,增设“质量门槛”,努力做到公平第46-47页
第五章 讨论与探索第47-55页
   ·改变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第47-51页
     ·现行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的弊端第47页
     ·实行新的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第47-48页
     ·新方式具体操作程序第48-49页
     ·新方式的优越性第49-50页
       ·补贴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易于查实,造假困难第49页
       ·调动县乡财政部门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责任感第49页
       ·有利于农机部门和财政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第49-50页
       ·促使补贴产品投入使用,充分发挥补贴资金作用第50页
       ·减轻厂商资金周转压力,减少厂商对农机部门的依赖第50页
       ·有利于降低补贴产品的价格第50页
     ·新方式的不足之处第50页
       ·操作较复杂,工作量较大第50页
       ·县乡财政部门可能会截留或缓发补贴资金第50页
     ·新方式可行性第50-51页
       ·工作量不会持续增长第50页
       ·其他行业产品补贴有成功先例第50页
       ·县乡财政部门完全胜任第50页
       ·有能力安排工作经费第50-51页
       ·认真试点,谨慎推广第51页
     ·采用现行方式和新方式之间的折中方式第51页
   ·建立补贴产品超市第51-52页
   ·由购机补贴向用机补贴转变第52-53页
   ·现行方案中几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第53-55页
     ·村级公示究竟有无必要?第53-54页
     ·村委会在购机补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54页
     ·补贴产品两年内不得擅自转卖转让的规定是否不合时宜?第54-55页
第六章 农机购置补贴中的法律问题第55-57页
   ·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法律问题的目的和意义第55页
   ·现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法律依据及其不足之处第55-56页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57-60页
   ·现行模式有致命的先天性缺陷第57页
   ·现行模式的主要改革之处第57页
   ·现行模式的替代模式第57页
   ·结束语第57-59页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第58-59页
     ·本文不足之处第59页
   ·建议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
下一篇: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