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 第11-23页 |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 | 第11-18页 |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践回顾 | 第18-2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3-26页 |
·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数据与资料 | 第26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27-38页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内容界定 | 第27-31页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7-28页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 第28-29页 |
·知识经济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想 | 第29-31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流派 | 第31-32页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32-37页 |
·均衡发展理论(Isostatic Development Theory) | 第32-33页 |
·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33-36页 |
·动态均衡发展理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与 SWOT 分析 | 第38-57页 |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 第38-42页 |
·开发开放战略(1978 年—1984 年) | 第38页 |
·“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战略(1985 年—1991 年) | 第38-39页 |
·“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度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1992 年 —2002 年) | 第39-40页 |
·“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战略(2003 年—2007 年) | 第40-41页 |
·重点区域带动战略(2008 年—) | 第41-42页 |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第42-49页 |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第42-43页 |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 第43-44页 |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 第44页 |
·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 第44页 |
·可持续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 第44-45页 |
·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 | 第45-46页 |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第46-49页 |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49-55页 |
·优势分析 | 第49-51页 |
·劣势分析 | 第51-52页 |
·机遇分析 | 第52-55页 |
·挑战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比较 | 第57-74页 |
·各区域经济总量比较分析 | 第57-59页 |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第57-58页 |
·各区域比较的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各区域产业经济比较分析 | 第59-67页 |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产业结构效应的一般分析 | 第60-61页 |
·主要产业比较分析 | 第61-67页 |
·各区域空间经济比较分析 | 第67-70页 |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第67-68页 |
·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 第68页 |
·广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 第68-69页 |
·启示 | 第69-70页 |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内比较 | 第70-72页 |
·苏南模式 | 第70页 |
·温州模式 | 第70-71页 |
·珠江模式 | 第71页 |
·山东“旗舰经济”模式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 | 第74-87页 |
·区域差异的研究现状 | 第74-75页 |
·研究思路和资料来源 | 第75-76页 |
·山东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变动分析 | 第76-79页 |
·山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分解 | 第79-83页 |
·泰尔系数计算公式 | 第79-80页 |
·衡量指标的选取 | 第80-83页 |
·近期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总量差距的现状 | 第83-86页 |
·近期山东区域经济总量差距的现状 | 第83-84页 |
·近期山东区域经济质量差距的现状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城市群发展分析 | 第87-97页 |
·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概念辨析 | 第87-89页 |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比较 | 第89-95页 |
·空间范围 | 第90页 |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特征比较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构建 | 第97-145页 |
·依托城市、创新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 | 第97-110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98-99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 | 第99-104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104-110页 |
·区域协调、科学跨越——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战略 | 第110-121页 |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110-115页 |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 第115-116页 |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第116-121页 |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战略 | 第121-133页 |
·黄河三角洲发展回顾 | 第122-123页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123-125页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 第125-127页 |
·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内容 | 第127-133页 |
·重视海洋、突出蓝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发展战略 | 第133-144页 |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回顾 | 第133-134页 |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意义 | 第134-136页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 第136-138页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第138-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8页 |
·全文总结 | 第145-147页 |
·研究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