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自然灾害学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自然灾害研究 | 第12-14页 |
·地震灾害研究 | 第14-17页 |
·震后生态恢复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1-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6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1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背景 | 第21-25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 | 第26-28页 |
·景观格局分析 | 第28-31页 |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 | 第33-43页 |
·景观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分析 | 第33-39页 |
·景观类型面积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景观类型格局动态指数分析 | 第35-37页 |
·景观整体格局动态指数分析 | 第37-39页 |
·景观类型转换分析 | 第39-43页 |
·景观类型转换 | 第39页 |
·类型转换结果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景观生态恢复影响因子分析 | 第43-49页 |
·自然因子影响 | 第43-47页 |
·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43-44页 |
·植被覆盖度计算结果 | 第44-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页 |
·社会影响因子 | 第47-49页 |
·人为破坏严重,植被演替受到干扰 | 第47-48页 |
·肆意放牧普遍,土壤、植被遭到破坏 | 第48页 |
·人为管理滞后,恢复速度较低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受损生态恢复建议 | 第49-53页 |
·受损生态恢复状况 | 第49页 |
·受损生态恢复建议 | 第49-53页 |
·关注重点区域,增强示范建设 | 第49-50页 |
·加强人工排险,防患于未然 | 第50页 |
·鼓励公众参与,发展观光农业 | 第50页 |
·构建监测体系,开展恢复评估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