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国外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 ·国内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 ·本文创新点与内容框架 | 第14-16页 |
| ·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理论与方法概述 | 第16-24页 |
|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 第16页 |
| ·早期预警的含义和内容 | 第16-19页 |
| ·现有预警方法简介 | 第19-22页 |
| ·扩散指数法 | 第19-20页 |
| ·合成指数法 | 第20页 |
| ·同质同类百分位排序法 | 第20-21页 |
| ·降级距离指数法 | 第21-22页 |
|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风险的要求与系统实现的可能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构建 | 第24-55页 |
|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目标定位 | 第24-25页 |
| ·中国银行风险预警目标 | 第24页 |
| ·预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 第24-25页 |
| ·预警的指标选取与分类 | 第25-40页 |
| ·分层指标选取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 ·分层指标设计的特点 | 第26-27页 |
| ·指标内容阐述 | 第27-37页 |
| ·指标的频度和取值 | 第37页 |
| ·预警指标临界值的编制 | 第37-40页 |
| ·指标空缺的处理 | 第40页 |
| ·预警模型方法组成 | 第40-52页 |
| ·中长期风险预警方法 | 第40-45页 |
| ·短期风险预警方法 | 第45-52页 |
| ·指标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 ·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指标趋势分析 | 第53页 |
| ·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应用与系统实现 | 第55-71页 |
|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设计 | 第55-61页 |
| ·业务需求描述 | 第55页 |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 ·系统技术架构 | 第56-59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9-61页 |
| ·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功能实现 | 第61-70页 |
| ·早期预警分析 | 第61-66页 |
| ·指标分析 | 第66-67页 |
| ·模型管理 | 第67-68页 |
| ·临界值管理 | 第68-69页 |
| ·任务管理 | 第69-70页 |
| ·预警输出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论文总结 | 第71页 |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