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常见引入牡丹品种调查及观赏价值分析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6-16页 |
| ·中国牡丹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 第7-8页 |
| ·野生牡丹资源 | 第7页 |
| ·园艺牡丹资源 | 第7-8页 |
| ·国外牡丹品种群 | 第8-10页 |
| ·日本牡丹品种群 | 第9页 |
| ·欧美牡丹品种群 | 第9-10页 |
| ·牡丹资源的应用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 ·栽培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 ·观赏植物资源的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 ·百分制记分法 | 第12-13页 |
| ·模糊数学法 | 第13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3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 ·材料 | 第16-17页 |
| ·方法 | 第17-20页 |
| ·调查项目 | 第17-18页 |
| ·调查标准 | 第18-19页 |
| ·评价与得分标准 | 第19-20页 |
| ·AHP 分析方法步骤 | 第20-22页 |
| ·建立目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20-21页 |
| ·构建两两比较距阵 | 第21页 |
| ·距阵一致性检验 | 第21页 |
| ·层次总排序权重值的求算 | 第21-22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 ·洛阳市引入牡丹品种资源调查 | 第22-29页 |
| ·调查结果 | 第22页 |
| ·品种记载 | 第22-29页 |
| ·引入牡丹品种形态分类 | 第29-31页 |
| ·按花色分类 | 第29-30页 |
| ·按花型分类 | 第30-31页 |
| ·AHP 评价系统 | 第31-36页 |
| ·AHP 评价系统的机理构成 | 第31页 |
| ·评价过程和结果 | 第31-36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对 40 个引入牡丹品种进行了花色与花型分类 | 第36页 |
| ·对 40 个引入牡丹品种进行了观赏价值评价 | 第36-37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7-41页 |
| ·关于引入牡丹品种形态分类 | 第37-38页 |
| ·关于引入牡丹品种观赏价值评价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附录 A 牡丹品种调查表 | 第45-46页 |
| 附录 B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步骤 | 第46-47页 |
| 附录 C 一致性检验步骤 | 第47-48页 |
| 附录 D 引入牡丹品种图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