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前言 | 第8-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 | 第9-21页 |
| ·关于文化和文化精神的定义研究 | 第9-14页 |
| ·跆拳道文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关于中韩文化关系研究 | 第15-18页 |
| ·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21-22页 |
| 3 文化精神与跆拳道文化精神 | 第22-29页 |
| ·文化与文化精神 | 第22-26页 |
| ·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22-23页 |
| ·文化真正精神只在传统之中 | 第23-24页 |
| ·文化精神是文化的代表性的精华 | 第24-26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 | 第26-29页 |
| ·跆拳道与跆拳道文化 | 第26-27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的内涵 | 第27-29页 |
| 4 中韩文化与跆拳道文化精神的解读 | 第29-42页 |
| ·中韩文化接沿的历史与现实 | 第29-36页 |
| ·中韩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相互影响 | 第29-30页 |
| ·韩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 | 第30-34页 |
| ·中国武术文化对跆拳道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现代体育思想对跆拳道文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克己复礼”与跆拳道“礼义”“克己”思想 | 第36-38页 |
| ·儒家的“克己复礼”思想内涵 | 第36-37页 |
| ·跆拳道“礼义”“克己”行为与“克己复礼”思想的再现与发扬 | 第37-38页 |
| ·“修身”观与跆拳道“忍耐”精神 | 第38-39页 |
| ·儒家“修身”观与跆拳道“忍耐”精神 | 第38-39页 |
| ·“虚静”与跆拳道“忍耐”精神 | 第39页 |
| ·儒家的“入世”精神与“百折不屈” | 第39-40页 |
| ·“廉耻”精神在两国文化发展的演绎 | 第40-42页 |
| 5 跆拳道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 | 第42-50页 |
| ·社会现代化与现代社会 | 第42-45页 |
| ·现代化内涵 | 第42-43页 |
| ·现代社会的弊病 | 第43-45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与现代人 | 第45-47页 |
| ·关于现代人 | 第45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培养的现代人 | 第45-47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 | 第47-50页 |
| ·跆拳道文化精神是现代性的新推动力 | 第47页 |
| ·弘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 第47-48页 |
| ·以“礼“为核心的现代教育 | 第48-50页 |
| 6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