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煤矿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评价综述 | 第13-22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内涵 | 第13页 |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第13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第13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 第13-14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第14-18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 第20页 |
·评价的内涵 | 第2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 第2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 | 第2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35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2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及方法 | 第22-25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22-23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3-24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24-25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 第25-28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分析及筛选 | 第28-30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 第35-4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5页 |
·G1 法确定主观权重 | 第35-37页 |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第37页 |
·指标的组合赋权 | 第37-38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38-39页 |
·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第39-40页 |
·基于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实例分析 | 第43-54页 |
·煤矿企业信息化概况 | 第43-45页 |
·评价过程 | 第45-52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6页 |
·G1 法确定主观权重 | 第46-49页 |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第49-51页 |
·求组合权重 | 第51-52页 |
·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 | 第52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7页 |
附录Ⅰ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选取专家调查表 | 第59-61页 |
附录Ⅱ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评分调查表 | 第61-63页 |
附录Ⅲ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63-67页 |
附录Ⅳ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