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伦理美学概述 | 第10-22页 |
·伦理美的本质与特征 | 第10-13页 |
·伦理美的本质是善与美的统一 | 第10-11页 |
·伦理美的审美特征 | 第11-13页 |
·伦理美的表现形式 | 第13-16页 |
·现实生活中的伦理美 | 第13-15页 |
·艺术作品中的伦理美 | 第15-16页 |
·伦理美学思想的历史回顾 | 第16-22页 |
·中国传统伦理美学思想简述 | 第16-19页 |
·西方伦理美学思想简述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伦理美学语境下审美人格的重构 | 第22-35页 |
·审美人格的内在意义 | 第22-25页 |
·审美人格概念的界定和内涵 | 第22-23页 |
·审美人格的具体特征 | 第23-25页 |
·审美人格的形成与教育 | 第25-28页 |
·重塑客观文化环境 | 第26-27页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精神 | 第27-28页 |
·伦理美感与建构审美人格的内在关系 | 第28-31页 |
·伦理美感是道德心理与审美心理的统一 | 第29-30页 |
·伦理美感对建构审美人格的决定作用 | 第30-31页 |
·当前的人格危机及其审美重建 | 第31-35页 |
·建构审美人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 第32-33页 |
·在对话与交流的背景下实现审美人格的救赎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伦理美学语境下理想审美人格的实现 | 第35-48页 |
·自然伦理美有助于审美人格的塑造 | 第35-38页 |
·从自然伦理美中的“比德”走向品人 | 第35-36页 |
·从自然伦理美中的乐山乐水走向“畅神” | 第36-38页 |
·社会伦理美有助于审美人格的塑造 | 第38-41页 |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人的内在心灵美 | 第38-39页 |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注重人的外在行为美 | 第39-41页 |
·艺术伦理美有助于审美人格的塑造 | 第41-44页 |
·在审美教育中建构审美人格 | 第44-48页 |
·重视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感 | 第44-45页 |
·审美人格向理想人格的生成 | 第45-48页 |
第五章 伦理美学语境下建构审美人格的现实意义 | 第48-53页 |
·审美人格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的意义 | 第48-49页 |
·审美人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及提高公民素质的积极意义 | 第49-51页 |
·审美人格的走向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