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民间印花布工艺与艺术形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论文选题背景 | 第9页 |
2、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5、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一、魏县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21页 |
·魏县印花布发展的成因 | 第12-17页 |
·魏县棉花生产的历史 | 第12-13页 |
·魏县传统纺织技艺的发展 | 第13-14页 |
·蓝草的普遍种植 | 第14-16页 |
·淳朴内敛的乡土民风 | 第16-17页 |
·魏县印花布的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传统印染的历史渊源 | 第17-18页 |
·魏县手工蓝印花布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19页 |
·魏县印花布主要艺人传承谱系 | 第19-21页 |
二、魏县印花布的工艺制作流程 | 第21-27页 |
·染料的制作 | 第21-23页 |
·靛青制作 | 第21-22页 |
·调缸 | 第22-23页 |
·镂刻花版 | 第23-24页 |
·裱纸 | 第23页 |
·镂刻花版 | 第23-24页 |
·印防染浆 | 第24页 |
·染色 | 第24-25页 |
·刮灰浆 | 第25页 |
·清洗晾晒 | 第25页 |
·魏县彩印花布的工艺制作流程 | 第25-27页 |
·镂刻花版 | 第25-26页 |
·染料制作 | 第26页 |
·染底色 | 第26页 |
·套色印花 | 第26-27页 |
三、魏县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 | 第27-45页 |
·魏县蓝印花布图案的常用题材 | 第27-29页 |
·具象图案 | 第27-28页 |
·抽象图案 | 第28-29页 |
·魏县蓝印花布图案的吉祥寓意 | 第29-35页 |
·吉祥寓意 | 第30-33页 |
·同音借喻 | 第33-34页 |
·谐音表意 | 第34-35页 |
·魏县蓝印花布图案的造型方法 | 第35-37页 |
·点、线、面的运用 | 第35-37页 |
·图底关系 | 第37页 |
·魏县蓝印花布图案解析 | 第37-41页 |
·蓝印花布的构图形式 | 第37-40页 |
·简洁质朴的色彩配置 | 第40-41页 |
·魏县蓝印花布图案中的民俗 | 第41-42页 |
·蓝印花布与现代视觉艺术 | 第42-45页 |
四、魏县蓝印花布与其他地区印染花布的比较 | 第45-53页 |
·与湖南湘西凤凰地区的比较 | 第45页 |
·与江苏南通地区的比较 | 第45-46页 |
·与山东地区的比较 | 第46-47页 |
·与日本红型的比较 | 第47-48页 |
·与蜡染、扎染、夹缬工艺的比较 | 第48-53页 |
五、魏县印花布的保护与发展 | 第53-58页 |
·提高全民对民间艺术的保护 | 第53-54页 |
·保护必须同发展相结合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