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国外关于“文化反哺”的研究 | 第11-13页 |
2、国内关于“文化反哺”的研究 | 第13-16页 |
3、国内学者关于“文化反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化反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第21-28页 |
·“文化反哺”界定 | 第21-23页 |
·“文化反哺”的含义 | 第21-22页 |
·“文化反哺”来源 | 第22-23页 |
·“文化反哺”的实质 | 第23页 |
·“文化反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分析 | 第23-28页 |
·“文化反哺”的现实意义 | 第23-25页 |
·“文化反哺”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文化反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8-36页 |
·“文化反哺”对教师的影响 | 第28-30页 |
·“文化反哺”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 第28-29页 |
·“文化反哺”使教师主导地位增强,主体地位削弱 | 第29-30页 |
·“文化反哺”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30-32页 |
·“文化反哺”激励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 第30-31页 |
·“文化反哺”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 第31-32页 |
·“文化反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32-36页 |
·“文化反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更新带来机遇 | 第32-33页 |
·“文化反哺”给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挑战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文化反哺”的策略 | 第36-56页 |
·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理念,正视“文化反哺” | 第36-42页 |
·观念的创新 | 第36-38页 |
·角色认识的提高 | 第38-40页 |
·师生关系认识的提高 | 第40-42页 |
·科技发展认识的提高 | 第42页 |
·利用“文化反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 第42-48页 |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42-43页 |
·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 | 第43-45页 |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 第45-46页 |
·确立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 | 第46-48页 |
·通过“文化反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载体、阵地 | 第48-56页 |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 第48-51页 |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 第51-52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构建 | 第52-53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筑 | 第53-54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