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绪论第12-26页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现状第14-22页
     ·电子制造业现状评述第14-17页
     ·企业信息化测评研究现状评述第17-2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3-24页
   ·论文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24-25页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第24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4-25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相关理论基础综述第26-38页
   ·企业信息化第26-28页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第26-27页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第27页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第27-28页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第28-29页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第28-29页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第29页
   ·诺兰的信息化阶段模型第29-32页
     ·诺兰的信息化阶段模型的内涵第29-32页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第32页
   ·企业信息化测评经典理论综述第32-36页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第32-34页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第34-35页
     ·信息化指数模型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的必要性第38-48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内涵第38-42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的概念第39-40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的过程要素第40-42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的作用第42-43页
     ·解作用第42-43页
     ·控制作用第43页
     ·判断作用第43页
     ·学习作用第43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指标体系问题第44页
     ·评价方法问题第44页
     ·行业特点问题第44-45页
   ·动态测评在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中的优势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4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模型研究第48-56页
   ·动态测评对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机理分析第48-50页
     ·动态测评对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结果导向作用分析第48-49页
     ·动态测评对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导向作用分析第49-50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模型第50-54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宏观模型设计第50-51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宏观模型周期设计第51-52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微观模型设计第52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综合值对比研究第52-54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模型内容解析第54-55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模型应用解析第54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模型阶段解析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体系构建第56-70页
   ·动态测评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第56页
   ·动态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6-64页
     ·测评指标的界定第56-57页
     ·动态测评指标与现有指标的异同点第57页
     ·动态测评指标构建原则第57-58页
     ·动态测评指标的构建第58-61页
     ·动态测评指标的处理第61-63页
     ·信息化测评指标权重设计第63-64页
   ·电子制造企业信息化动态测评方法第64-68页
     ·信息化测评方法概述第64-65页
     ·动态测评方法的筛选第65-66页
     ·基于时序动态视角的信息化综合测评方法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 动态测评案例分析——以山西某电子制造企业为例第70-78页
   ·FX科技集团简介第70页
   ·FX科技集团信息化组织结构图第70-71页
   ·FX科技集团动态测评分析第71-77页
     ·数据的搜集第72页
     ·数据的预处理第72页
     ·数据的无量纲化第72-73页
     ·构造数据信息矩阵第73-75页
     ·求信息矩阵H的最大特征值λ,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第75-76页
     ·求信息化水平综合测评值第76页
     ·FX公司信息化水平的分析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7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78-82页
   ·结论第78-79页
   ·研究展望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以太原高新区为例
下一篇: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