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实践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广义视角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22页 |
·政治实践论的研究意义 | 第7-9页 |
·政治实践论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政治实践论的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政治实践论的研究坐标 | 第15-22页 |
2 政治实践的本体论维度 | 第22-63页 |
·政治实践的历史演进 | 第22-32页 |
·政治实践的历史生成 | 第23-26页 |
·政治实践的发展历程 | 第26-30页 |
·政治实践的时代特征 | 第30-32页 |
·政治实践的逻辑定位 | 第32-38页 |
·政治实践是政治主体的存在方式 | 第33-34页 |
·政治实践是经济实践的立体上升 | 第34-35页 |
·政治实践是政治关系的调控活动 | 第35页 |
·政治实践是政治认识的物质基础 | 第35-36页 |
·政治实践是政治发展的内生动力 | 第36-37页 |
·政治实践是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 | 第37-38页 |
·政治实践的结构形式 | 第38-48页 |
·政治实践的结构要素 | 第38-44页 |
·政治实践的存在形式 | 第44-48页 |
·政治实践的生态环境 | 第48-57页 |
·内生态环境 | 第48-53页 |
·外生态环境 | 第53-57页 |
·政治实践的发展机理 | 第57-63页 |
·利益驱动是政治实践的动力机制 | 第57-60页 |
·主体博弈是政治实践的本质内容 | 第60-61页 |
·制度构建是政治实践的文明标尺 | 第61-63页 |
3 政治实践的认识论维度 | 第63-96页 |
·政治实践的观念演化 | 第63-76页 |
·政治实践观念的历史沿革 | 第64-72页 |
·政治实践本性的逻辑抽象 | 第72-76页 |
·政治认知的存在方式 | 第76-86页 |
·政治认知的理论形态 | 第77-81页 |
·政治认知的思想内容 | 第81-86页 |
·政治生活的理性自觉 | 第86-96页 |
·政治生活的内在互动 | 第86-89页 |
·政治生活的理性因子 | 第89-92页 |
·政治生活的科学决策 | 第92-96页 |
4 政治实践的方法论维度 | 第96-133页 |
·政治方法的历史生成 | 第97-102页 |
·政治方法的演进轨迹 | 第97-99页 |
·政治方法的生成空间 | 第99-102页 |
·政治方法的逻辑形态 | 第102-117页 |
·政治技术 | 第102-110页 |
·政治艺术 | 第110-117页 |
·政治方法的综合创新 | 第117-133页 |
·政治方法创新的文化生态 | 第117-121页 |
·政治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121-124页 |
·政治方法创新的民族方式 | 第124-133页 |
5 政治实践的价值论维度 | 第133-168页 |
·政治价值的存在形态 | 第133-145页 |
·隐形政治价值 | 第134-140页 |
·显形政治价值 | 第140-145页 |
·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 | 第145-156页 |
·政治理想现实化 | 第145-152页 |
·政治存在理想化 | 第152-156页 |
·政治价值的评价坐标 | 第156-164页 |
·政治价值坐标 | 第156-160页 |
·社会价值坐标 | 第160-164页 |
·政治价值的整合机制 | 第164-168页 |
·政治价值的权威性整合 | 第164-166页 |
·政治价值的博弈型整合 | 第166-168页 |
6 余论 | 第168-173页 |
·问题研究的总结 | 第168-170页 |
·研究深化的思路 | 第170-173页 |
后记 | 第173-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