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8-9页 |
·创新之处 | 第8-9页 |
·不足之处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理论分析综述 | 第9-10页 |
·实证分析综述 | 第10-12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智猪博弈理论 | 第12-13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3-15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5页 |
·组织发展理论 | 第15-19页 |
3 我国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我国林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 | 第19-21页 |
·家庭合作林场 | 第19-20页 |
·股份合作制林场 | 第20页 |
·林业专业技术协会 | 第20页 |
·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20-21页 |
·为满足林农贷款需求而出现的合作组织 | 第21页 |
·我国林业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 | 第21-24页 |
·提高了林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地位 | 第21-22页 |
·促进林业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 | 第22页 |
·促进了林业经营集约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 第22-23页 |
·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林业产业经营水平 | 第23页 |
·经营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办林格局的形成 | 第23-24页 |
4 以靖安县"三防协会"为例分析林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24-34页 |
·靖安县"三防协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靖安县"三防协会"特点和作用 | 第25-28页 |
·历史短暂,发展迅速 | 第25-26页 |
·加强互助,规模经营 | 第26页 |
·功能具备,逐步强化 | 第26-28页 |
·靖安县"三防协会"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规模较小,普及率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作用尚待完善 | 第29-30页 |
·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 | 第30页 |
·经费来源较为单一 | 第30-31页 |
·政府介入过多 | 第31-32页 |
·相关法律不健全 | 第32页 |
·内部管理不规范,水平较低 | 第32页 |
·利益关联不紧,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32页 |
·结语 | 第32-34页 |
5 国外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借鉴 | 第34-41页 |
·北欧林主协会 | 第34-36页 |
·发展迅速,规模庞大 | 第34页 |
·结构紧密,管理规范 | 第34-35页 |
·服务内容相似,运作方式各具特色 | 第35页 |
·宗旨明确,效益显著 | 第35-36页 |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机制,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 | 第36页 |
·日本森林组合 | 第36-39页 |
·法律保障,运营体系完善 | 第36-37页 |
·森林组合的责任明确 | 第37页 |
·森林组合日益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 第37-38页 |
·森林组合的股份化经营 | 第38页 |
·森林组合作业班员管理企业化 | 第38页 |
·森林组合业务的多样化 | 第38-39页 |
·森林组合代表林农利益,是连接各方的纽带 | 第39页 |
·启示和借鉴 | 第39-41页 |
·明确政府职能,当好"守夜人" | 第39页 |
·财政独立,服务社员 | 第39-40页 |
·组织严密,管理规范 | 第40页 |
·宗旨明确,多样发展,效益显著 | 第40-41页 |
6 当前规范我国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政府层面 | 第41-42页 |
·明确林业合作组织性质,立法保证其地位 | 第41页 |
·林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应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 第41-42页 |
·政府应适度扶持 | 第42页 |
·合作组织层面 | 第42-46页 |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指导和监管,规范组织运行机制 | 第42页 |
·加强林业合作组织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 第42-43页 |
·林业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构建林业合作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共同体 | 第44页 |
·林业合作组织的管理延续性应该受到重视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