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与实证研究--以驻马店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国外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 | 第19-21页 |
·国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实践 | 第21-23页 |
·国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3-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国内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 | 第26-30页 |
·国内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研究的特点 | 第30-32页 |
·国内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第3章 土地利用战略的基础理论 | 第33-52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 第33-35页 |
·战略研究的内涵 | 第33页 |
·战略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战略研究的内容要点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5-48页 |
·土地利用系统控制理论 | 第35-40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40-43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43-46页 |
·土地生态经济理论 | 第46-48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方法体系 | 第48-52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48页 |
·趋势分析法 | 第48-49页 |
·数学模型法 | 第49页 |
·“3S”方法 | 第49-50页 |
·情景分析比较法 | 第50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50-5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1-52页 |
第4章 驻马店市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 第52-90页 |
·区域特征及其发展展望 | 第52-66页 |
·区域概况 | 第52-53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53-56页 |
·第二轮规划实施评价 | 第56-65页 |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第65-66页 |
·区域发展战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66-72页 |
·区域发展战略 | 第67页 |
·区域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 | 第67-69页 |
·区域产业发展措施与土地利用 | 第69-71页 |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 | 第71-72页 |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 第72-78页 |
·综合分区的目的 | 第72-73页 |
·综合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第73页 |
·综合分区的方法 | 第73-75页 |
·综合分区结果 | 第75-78页 |
·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 第78-86页 |
·功能分区的原则 | 第78-79页 |
·功能分区结果及分析 | 第79-86页 |
·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 第86-90页 |
·统筹的内容和目标 | 第87页 |
·区域土地利用统筹方案 | 第87-90页 |
第5章 驻马店市城乡用地协调研究 | 第90-111页 |
·城乡用地状况 | 第90-95页 |
·城镇用地状况 | 第90-92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 | 第92-94页 |
·独立工矿用地状况 | 第94-95页 |
·城乡土地利用的SWOT 分析 | 第95-102页 |
·土地利用战略的SWOT 分析方法 | 第95-98页 |
·城乡用地SWOT 要素分析 | 第98-100页 |
·城乡土地利用战略 | 第100-102页 |
·城乡用地布局方案 | 第102-106页 |
·大力发展市域中心城市 | 第103-104页 |
·积极发展县域中心城市 | 第104-105页 |
·合理发展小城镇 | 第105页 |
·轴线发展与梯度推进相结合 | 第105页 |
·构建西——确强势发展带 | 第105-106页 |
·城乡用地协调下的用地规模预测 | 第106-111页 |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106-107页 |
·村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107-108页 |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 | 第108-109页 |
·城乡用地规模汇总 | 第109-111页 |
第6章 驻马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 第111-129页 |
·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 | 第111-113页 |
·土地区位和用途因素 | 第111页 |
·区域土地供给量因素 | 第111-112页 |
·土地价格因素 | 第112页 |
·生态环境容量(承载力)因素 | 第112页 |
·技术管理因素 | 第112-113页 |
·驻马店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 | 第113-116页 |
·土地市场建设不完善 | 第113-114页 |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 第114页 |
·城市以外延式扩展为主 | 第114页 |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 第114-115页 |
·林地覆盖率较低 | 第115页 |
·土地违法利用有增长趋势 | 第115-116页 |
·驻马店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116-118页 |
·集约利用土地评价因素选择 | 第116-117页 |
·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权重 | 第117-118页 |
·驻马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 第118-129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评价 | 第118-123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空间评价 | 第123-127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经济评价 | 第127-129页 |
第7章 驻马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研究 | 第129-152页 |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 第129-135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9-130页 |
·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工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2页 |
·农业生产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重大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34页 |
·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第134-135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5-141页 |
·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5-136页 |
·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6页 |
·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6-137页 |
·工业建设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7-138页 |
·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138-141页 |
·旅游用地模式 | 第141页 |
·土地生态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 | 第141-149页 |
·土地利用敏感因子分区 | 第141-145页 |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 第145-147页 |
·生态敏感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 第147-149页 |
·生态改善目标与生态建设用地安排 | 第149-152页 |
·生态改善目标 | 第149-150页 |
·生态建设用地安排 | 第150-15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5页 |
·研究结论 | 第152-15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3-154页 |
·不足之处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60页 |
个人简介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