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发酵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赤霉素的发现与命名 | 第11页 |
·赤霉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1-13页 |
·赤霉素的合成途径 | 第13-15页 |
·GDDP的合成 | 第13页 |
·GA12醛的合成 | 第13页 |
·由GA12醛合成不同种类的赤霉素 | 第13-15页 |
·发酵法生产赤霉素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赤霉素发酵微生物 | 第15-16页 |
·赤霉素发酵方式 | 第16-20页 |
·赤霉素的提取工艺 | 第20-22页 |
·浓缩-萃取法 | 第20页 |
·活性炭吸附法 | 第20页 |
·吸附树脂吸附法 | 第20-21页 |
·离子交换吸附法 | 第21页 |
·膜分离法 | 第21-22页 |
·赤霉素的功能与应用 | 第22-23页 |
·促进植物茎的伸长、叶片扩大 | 第22页 |
·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 | 第22页 |
·调节植物的开花 | 第22页 |
·调节植物的性别分化 | 第22-23页 |
·促进果实生长 | 第23页 |
·其他功能及应用 | 第23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赤霉素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3-24页 |
·赤霉素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4页 |
·赤霉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 第24-25页 |
第2章 赤霉素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实验菌株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复合碳源对赤霉素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28-29页 |
·分段提供不同碳源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29-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赤霉素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菌株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固体培养物中赤霉素的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碳源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玉米粉添加量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氮源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38页 |
·无机盐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固体发酵配方的筛选 | 第39-41页 |
·种龄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接种量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发酵温度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初始pH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培养基含水量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装瓶量对赤霉素固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5页 |
·赤霉素固体发酵最佳发酵周期的确定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赤霉素发酵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液体发酵赤霉素的提取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页 |
·固体发酵赤霉素的提取 | 第52-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页 |